你深信不疑的ldquo健康饮食rd

Hi,大家好,

今天,我们带给大家的是TimNoakes教授专栏文章《胰岛素真相》第6篇。本系列专栏的“大魔头”——安塞·基斯,终于隆重登场。

在本篇文章中,TimNoakes教授将为我们深挖这位大反派的其人其事。

在专栏的上一篇文章中,我介绍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被安排的心脏病饮食处方: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

可实际上,这样的饮食处方是试验性的,在没有可靠科学依据的前提下,美国总统成了实验品。

但是,为什么美国总统医疗团队会给艾森豪威尔开出这种「试验性」饮食方案呢?

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位名叫安塞·基斯(AncelKeys)的研究人员。这位安塞·基斯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医学训练,却误打误撞进入医学研究领域。

他的假说认为,高脂肪饮食会导致血胆固醇升高,而血胆固醇升高又会增加心脏病风险。所以,只要降低脂肪摄入,就能降低心脏病风险。

在他的大力推动下,他的假说和饮食建议大行其道,逐渐成为主流。但这种饮食方案不仅害惨了艾森豪威尔总统,更彻底塑造了此后全世界对健康饮食的主流思考框架。

最初,基斯并不认为胆固醇会导致心脏病。

在年10月的一篇文章中,基斯明确表示,尽管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可能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但对生命健康没有益处,无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实践中也很难坚持下来。[7]

那时,他认为,血液胆固醇无法通过饮食来控制,而只能通过体内调节。

他甚至强调,通过吃素来降胆固醇纯属痴心妄想;不吃肉、蛋、奶,反而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害。

然而,到年,基斯的观点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转而认为,富含胆固醇和脂肪的饮食是心脏病的关键驱动因素,并且提出假设: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血液胆固醇浓度升高会“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冠心病。[8]

从年到年,短短4年时间,基斯对待胆固醇与心脏病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剧烈的转折?

是因为他发现了什么可靠证据吗?并不是。

事实证明,基斯从来不会根据证据而改变观点。恰恰相反,以后我会介绍,对待他不喜欢的理论与证据,他要么装看不见,要么把相反的证据隐藏起来。[33]

时间过去60多年,我没有机会亲自质问基斯,但我认为,有两个因素促使他的思想中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年6月16日,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国家心脏病法案》。这项法案的通过,不仅成立了美国国家心脏研究所(NHI),更突然释放出大量资金,专门支持美国研究人员对冠心病的研究。[5]

在当时,美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心脏病研究人员,而能够在冠心病研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人,必将名利双收。

这样的机会,对于野心勃勃的安塞·基斯,当然不能错过。

在基斯提出自己的假说前,其他科学家已经出现一些类似的理论雏形。尽管这些假说本身并不严谨,但基斯急切地将这些观念据为己有,而且试图抹去原作者对理论的贡献。

基斯的假说主要抄袭自两大方向:二战食物配给时期的心脏病相关研究、约翰·戈夫曼关于脂蛋白的相关研究。

二战期间,一些欧洲国家食物短缺,心脏病发病率也降低了;而远离主战场的美国不愁食物,心脏病发病率反而在升高。

一些研究人员据此推测,动物脂肪和胆固醇摄入的减少,是欧洲国家心脏病发病率降低的原因。

年,瑞典内科医师HaqvinMalmros发现,二战期间瑞典、芬兰和挪威的动脉硬化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在同一时期,美国的动脉硬化死亡率继续上升,而丹麦则保持相对不变。

HaqvinMalmros假设,瑞典、挪威和芬兰的心脏病发病率下降,是因为鸡蛋和黄油消耗量的减少,因此认为应该避免高胆固醇食物。

其他学者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但他们指出,战争国家心脏病死亡率与糖、咖啡、烟草、甚至纺织品和鞋类的供应量之间也存在类似的相关性,所以并不能说明问题。

年8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约翰·戈夫曼博士发现了脂蛋白,也就是在血液中运输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分子,这个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17]

他认为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能降低某种脂蛋白,而在心脏病患者中,这种脂蛋白比例过高。不过,这个理论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结论性的真相。

(约翰·戈夫曼博士)

此时,不管是二战相关研究,还是戈夫曼的脂蛋白相关研究,本身都是问题重重的,无法真正证明饮食脂肪和胆固醇会导致心脏病。

连基斯自己也曾对这些研究进行批评,他明确指出,相关性研究不能得出因果性结论,“很明显,胆固醇水平并不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全部”[25]。

我认为,安塞·基斯之所以突然改变主意,完全是因为他的内心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他看到了一个太诱人的机会,让他感到不容错失。他的意志薄弱,抵挡不住诱惑,于是急忙冲进那扇开着的门。

为了获得政府资金支持,他自己用错误的方法得出了糟糕的假说。

就这样,基斯剽窃这些本来就站不住脚的证据,夹杂着如此多貌似可信,实际上相互矛盾的解释,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论。

更糟的是,他最终爱上了自己的假设,并确信自己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真理。

那么,基斯是如何说服自己和整个世界,让人们相信他的假说的呢?

前面我介绍了基斯是如何发生戏剧性的转变,从根本不相信饮食与心脏病有关,到成为低脂饮食的代言人。

到年,当艾森豪威尔总统首次心脏病发作,然后像小白鼠一样被拿来做实验时,基斯唯一的“证据”就是他在年发表的论文[8]。

在这篇论文中,安塞·基斯提出血胆固醇越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他还画了一张著名的6国图表,想让人们相信,饮食中脂肪比例越高,心脏病死亡率就越高。

(Keys列出6个国家的数据,认为饮食中脂肪比例越高,心脏病死亡率越高。这个假说已被证伪[33],转载自文献8。)

重要的是,那篇论文没有基斯亲自采集的试验研究数据。相反,他使用了不同来源的各种间接证据。

在年,他清楚认识到,想要从不同国家的变量之间找出因果关系,是不可靠的,因为这些数据只是对平均数据的粗略估计。[25]

然而,他自己的研究却打了自己的脸,因为他提供的证据,只有薄弱的流行病学“相关性”证据,却试图表达一种“因果性”的结论。

在这篇论文中,基斯还试图最小化戈夫曼的贡献。基斯一边诋毁戈夫曼,称他的理论对预测冠心病没有价值,一边却不断重复戈夫曼得出的结论[17-19]。

后来,科学家在回头调研后发现,基斯的研究结论来自于数据选择和学术造假[34]。然而,他的「脂肪-心脏病」假说已经成为主流,至今仍未被彻底纠正,科学家也忽略关于冠心病的真正起因。

年,美国开始大力支持心脏病研究,研究人员可以获得巨额扶持,安塞·基斯抓住了这个机会。

通过抄袭以及不靠谱的相关性研究,安塞·基斯在年提出低脂、低胆固醇饮食能预防心脏病的假说。

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心脏病发作,他的胆固醇并不高,却被医疗团队开出了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处方,结果总统的晚年苦不堪言,最终仍然死于心脏病。

这样荒唐的饮食方案,最终却因为美国总统的影响力,在日后造成更深远而惨烈的后果。

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会继续介绍安塞·基斯更多不堪的研究,以及这些研究带来的恶果。

-end-

点击下方关键字,了解更多科普干货

TimNoakes专栏01

TimNoakes专栏02

TimNoakes专栏03

TimNoakes专栏04

TimNoakes专栏05

逛丢糖商城

参考文献:

[1]KeysA,KeysM.EatWellandStayWell.GardenCity,NY:DoubledayandCompany,Inc.,.

[2]NoakesTD.It’stheinsulinresistance,stupid:Part5.CrossFit.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jdmyh/69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