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和急救要点

11月27日,台湾艺人高以翔录制节目中晕倒心跳骤停3分钟,不幸去世,医院最终宣布为心源性猝死。

Q:

什么是猝死?

A: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猝死,特别是心源性猝死,绝大多数都不是偶发现象,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同样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猝死。

猝死指的是突然发生的意想不到的非人为死亡,和我们心内科相关的猝死,叫做心源性猝死,名字听起来很吓人,但归根到底,都都逃不出心肌供血异常、心律异常、心脏结构异常这三个心源性可能。

一、病因

有很多疾病都会使心脏电传导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发生心源性猝死,例如冠心病、心脏结构性疾病、应激等。

1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欧美国家猝死的发病率为50~60/10万,心源性猝死占猝死患者的80%,其中80%死于冠心病,10%~15%死于心肌病,5%~10%死于少见心脏病[1]。

这些研究提示:广泛性冠状动脉病变是冠心病猝死的主要病理,而冠状动脉内的血栓形成及冠状血管的痉挛,更进一步促进心肌损伤,心电稳定性下降,从而诱发心室颤动、心脏停搏。

2

结构性心脏病

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疾病、肺动脉疾病、法洛四联症、右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等先天性心脏病以及风湿性心脏病和心肌病等心脏疾病。临床上多以介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

3

应激

慢性应激可以引起人体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的发生机会。急性应激尤其是心理应激可使人体血液中的炎性因子含量剧增,促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二、危险因素

1

年龄、性别

流行病学分析,随着年龄的增加,心源性猝死死亡的案例也在增加;在50岁之前,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更高,可能与女性受雌激素的保护作用相关。

2

高血压与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肥厚是独立的心源性猝死危险因素。

3

高脂血症

LDL-C(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

4

饮食

许多流行病学资料均证实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及过少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均增加冠心病发病的危险。

5

运动

冠心病患者行中等度的体力活动有助于预防心脏骤停和SCD的发生,而剧烈的运动则有可能触发SCD和急性心肌梗死。

6

饮酒

过度饮酒,尤其醉酒可增加SCD发生的危险性。饮酒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冠脉事件的影响目前认为与数量有关。

7

吸烟

吸烟是SCD的触发因素之一,因吸烟易增加血小板黏附,降低心室颤动阈值,升高血压,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碳氧血红蛋白积累和肌红蛋白利用受损而降低循环携氧能力,导致尼古丁诱导的儿茶酚胺释放。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吸烟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明显增加,约7倍于不吸烟者[2]。

8

精神因素

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个人与社会因素造成的情绪激动及孤独与生活负担过重引起的情绪压抑与SCD密切相关。

三、预防

1

定期体检

一定要定期体检。

2

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使原有心脏病加重。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

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

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重视发病的前兆症状:长期过度疲劳会引发身体出现一些改变。如焦虑易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及睡眠质量差、头痛头晕耳鸣、性功能减退、脱发明显等。

5

坚持服药治疗

对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芳香温通类的中成药麝香保心丸具有调节血脂,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保护血管内皮,阻遏动脉粥样硬化,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保护血管,改善心肌营养,对抗心肌缺血及纠正心动过速型心律失常等作用,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还可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3-5]。

6

进行危险评估

注意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危险评估。

7

注意加强心梗后SCD的预防

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6丸/天)至少6个月可在远期明显减少总临床事件、主要临床事件和心绞痛事件,提示有减少全因死亡率、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心衰事件发生率、卒中事件发生率的趋势[6]。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措施

(一)心肺复苏(CPR)

针对的是心跳、呼吸骤停。

1.CPR步骤

(1)识别判断:确保安全,快速识别心脏骤停

(2)呼叫、求救:表明身份,寻求现场人员帮助,拨打急救电话

(3)心肺复苏体位:救护员位置、复苏体位、复原体位

(4)及时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胸外心脏按压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反复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

?5组30:2后检查呼吸脉搏,时间不超过10秒

?若未恢复,继续重复心肺复苏(CPR),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时间

(5)快速除颤: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一旦到达,立即除颤

2.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六要素

?快速压:-次/分

?用力压:5-6cm

?少中断:中断时间不能超过10秒,按压时段>60%

?要回弹:放松时使患者的胸廓充分复原

?避免过度通气:胸部抬起即为有效

?团队配合

(二)快速除颤

1分钟内接受电击除颤,患者存活机会达到90%。

年前后,我国公共场所开始配置AED。目前在北京、上海两地有记录的AED接近台;大连、杭州、南京、深圳等其他大城市也有少量配置。以我国的人口基数,现有的AED远远不能满足急救需求。而配置了AED的公共场所,其使用率极低;可能的原因,一是不会救,二是不敢救。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AED的配置和培训,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和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来源:网络综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jdmyh/7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