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前沿冠脉CTA在冠脉支架评估中的

生姜水能治白癜风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50206/4574051.html

作者:王一婧,杜恒鑫,侯阳,中国医院放射科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是目前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尽管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的广泛应用已将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的发生率降低至10%以下,但ISR仍然是这项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因此术后随访和评价尤为重要。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CTangiography,CCTA)作为一项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其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已得到很大提高,是无创冠脉支架术后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CT设备的飞速发展、新的重建算法的不断提升及功能学指标的引入,大幅提高了支架的显示率及诊断准确性,并降低了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本文就CCTA在冠状动脉支架评估中的应用进展作以综述。

1.新型CT设备在支架评估中的应用

近年来,CT设备在Z轴覆盖范围、扫描速度、探测器精度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进一步提升了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并降低了辐射剂量,从而使支架的显示取得长足进步。

1.1宽体探测器CT

宽体探测器CT目前包括层CT和层CT(排CT),CT探测器宽度(排数)的增加可以将采集时间控制在一两个心动周期内,因此扫描时间短,心脏运动伪影较少。层CT不仅能显示冠脉支架内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的ISR,还可显示只引起轻度狭窄但无显著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支架内膜增生。梁等采用层CT对支架术后患者进行诊断,并与CAG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显示CTA诊断ISR的灵敏度94.7%,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98.8%,诊断准确性为98.9%。

新一代排螺旋CT将探测器增宽至mm,首次实现单一心动周期的宽覆盖容积扫描成像,缩短患者屏气时间,并降低了造影剂的用量。此外,通过消除螺旋扫描带来的阶梯伪影可以减少患者的辐射暴露。近年来多个研究表明,东芝排CT(AquilionOne,Toshiba)诊断ISR的灵敏度为89.65%~%、特异度为81%~98.13%、阳性预测值为54%~92.06%及阴性预测值为97.43%~%;尽管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逐渐提高,但仍有一部分支架无法诊断(5.5%~8%),主要原因包括支架壁严重钙化、支架套叠或分叉、支架内径小或壁厚、心率≧65次/min、心脏运动伪影以及金属支架引起的高密度伪影。

1.2宝石CT(高清CT)

不同于传统的稀土陶瓷探测器,高清CT(HDCT)中的宝石(Gemstone)探测器通透性好、纯度高、初始响应速度可加快倍,且清空速度可加速10倍,从而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宝石CT为冠脉支架成像提供了一种高清扫描模式(HDDetail),其采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加上特有的宝石探测器,可以明显提高冠脉支架的空间分辨率(0.23mm×0.23mm)以及减少部分容积效应。Fuchs等发现相比标清CT(standarddefinitionCT,SDCT),HDCT可以在降低辐射剂量(1.7±0.7mSv)的基础上提高图像质量(主观评分1.7±0.5vs.2.7±0.7;P<0.05)。

1.3双源CT

双源CT具有两套球管/探测器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时间分辨率,可以满足高心率患者的诊断需求,Wang等在双源CT评估支架的研究中,通过与CAG结果的比较,发现双源CT在ISR的评估上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95.7%),有替代冠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评估大内径(≥3mm)支架通畅性的潜力;同时双源CT的大螺距扫描,可以有效减低辐射剂量。Yang等发现采用大螺距模式的双源CT在提供了良好的支架通畅性诊断性能的前提下,有效剂量(1.4±0.5mSv)明显低于冠状动脉造影[4.0±0.8mSv(P<0.01)]。上述CT设备虽然在支架显示上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其仍受限于支架直径,当直径小于3mm时,线束硬化以及部分容积效应导致的晕状伪影严重降低了CCTA评估支架腔的能力。

1.4能谱CT

能谱CT可计算出不同光子能级的单能谱图像,高能级图像有助于减少金属硬化伪影,因此理论上有助于支架内腔的显示。目前,能谱CT对支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离体支架模型,其结果显示双能CT在小直径支架(≤3mm)的显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Hickethier等进行了能谱CT(IQon,PhilipsHealthcare,Best,TheNetherlands)的体模研究,分析单能及60、70、80、90、、keV的支架图像,结果显示:相比于单能CT图像,虽然能级越高图像噪声越大,但不同能级的图像噪声均低于单能图像,60keV水平的图像噪声最低,可以降低13.34%;能级越高支架可视直径越大,keV水平的支架可视直径最大,提高了33.85%。但目前能谱CT在体支架的研究尚鲜有报道。

2.新算法及新技术在支架评估中的应用

近年来,迭代重建算法、卷积核技术、支架剪影技术的应用在降低图像噪声、减少晕状伪影,提升支架可视率及降低辐射剂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1迭代重建算法

不同于传统的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迭代重建算法(iterativereconstruction,IR)将探测器实际采集的数据与投影方向上的估计值进行比较,不断进行反馈迭代,直至结果无限接近真正的X线光子分布。按照迭代重建算法所利用的不同空间,可将当前的IR技术分为3类:①在原始数据空间及影像空间重建,如西门子的原始数据域迭代重建(sinogramaffirmediterativereconstruction,SAFIRE)、GE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daptivestatisticaliterativereconstruction,ASIR)、东芝的低剂量自适应迭代重建(adaptiveiterativedosereduction,AIDR)和飞利浦的iDose;②只在原始数据空间重建,如飞利浦的全模型迭代重建(iterativemodelreconstruction,IMR)、GE的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odel-basediterativereconstruction,MBIR);③只在影像数据空间重建,如西门子的图像空间迭代重建(iterativereconstructioninimagespace,IRIS)。

迭代重建算法在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方面作用显著,双源CT结合SAFIRE的相关研究表明,相比于FBP,其图像噪声最大可以降低45%,排CT结合MBIR的图像噪声相比于AIDR可降低约5%;在降低辐射剂量方面:双源CT结合SAFIRE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至0.32mSv,宝石CT结合ASIR的有效辐射剂量可降低至(1.7±0.6)mSv;在提高ISR诊断准确性上:层CT结合i-Dose诊断2.5~3.5mm直径支架ISR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4.5、和40%,双源CT结合SAFIRE诊断2.5~4.0mm直径支架ISR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6、和44%。此外,迭代重建算法中选择不同的迭代级别参数,决定了噪声降低的程度,Wuest等认为较高的IR级别(I3~I5)可以显著提高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但不会影响诊断准确性。

2.2卷积核技术

采用锐利卷积核技术可以锐化高衰减结构的边缘,如支架壁,能够更加有利于支架本身以及ISR的显示,但减少晕状伪影的同时也会增加图像噪声,而迭代重建技术正可以降低图像噪声。因此迭代重建联合锐利卷积核算法被强烈建议用于评估支架管腔,而无支架冠状动脉节段建议用标准心脏卷积核重建。Zhou等的研究表明,相比于光滑内核,IRIS结合锐利内核可将支架腔内噪声降低27%,提高支架图像质量。

2.3支架剪影技术

剪影CCTA是由Yoshioka等提出的,利用东芝排CT,将靶血管的平扫和增强扫描相减,获取三维数据,其中冠状动脉钙化和支架被去除,管腔中只留下造影剂增强的血液,以此来有效降低硬化伪影,使得不可评价的图像成为可评价的图像。目前金属支架的应用也已经被报道,与传统的CCTA相比,剪影CCTA诊断ISR的阴性预测值(85%)没有改变,特异度(86%vs.65%;P0.01)和阳性预测值(71%vs.51%;P=0.03)得到改善。

3.基于CTA的功能学成像

CCTA对ISR的评价是基于解剖层面的,无法显示更多的关于ISR功能意义的血流动力学信息,这肯定会影响临床决策,目前CCTA的最新功能学技术如校正冠状动脉管腔内密度(Correctedcoronaryopacifcation,CCO)、反向衰减梯度(Reverseattenuationgradient,RAG)、心肌CT灌注成像(Myocardial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yhsw/6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