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知识点217中西

每天10分钟

陪你成长,伴你通关

彩虹计划中西医.2.17复习内容-中西医外科学

彩虹计划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具有慢性、节段性、周期性发作的特征。

2.临床特点:

(1)患肢疼痛(最突出)、发凉、麻木、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

(2)雷诺现象:患肢皮肤早期苍白、潮红,继而紫红或青紫;

(3)局部营养障碍,游走性浅静脉炎表现,可发生溃疡及坏疽;

(4)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3.西药治疗:扩血管药物(妥拉苏林、罂粟碱、烟酸等);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潘生丁);改善微循环药物;止痛剂;抗生素。

4.中医辨证论治:

(1)寒湿证——温阳通脉,祛寒化湿——阳和汤

(2)血瘀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

(3)热毒证——清热解毒,化瘀止痛——四妙勇安汤

(4)气血两虚证——补养气血,益气通络——十全大补丸

(5)肾阴虚——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

二、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1.临床表现:肢体发凉,间歇性跛行,肢体麻木,静息痛。

2.西医治疗:(1)降血脂;(2)扩血管;(3)抗凝祛聚;(4)去纤溶栓等;(5)手术治疗。

3.中医辨证论治:

(1)寒凝血脉证——温经散寒,活血止痛——阳和汤加减

(2)血瘀脉络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加减

(3)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利湿通络——四妙勇安汤加减

(4)脾肾阳虚证——补肾健脾,益气活血——八珍汤合左归丸或右归丸加减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病因:静脉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

2.分类:

(1)中央型——发生于髂-股静脉部位的血栓形成;

(2)周围型——股-腘静脉以及小腿端深静脉处血栓形成;

(3)混合型。

3.西医治疗:

(1)一般处理:卧床,抬高患肢,适当活动。

(2)溶栓疗法;

(3)抗凝疗法:是治疗本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常用药物有肝素和华法林;

(4)其他:祛聚疗法、祛纤疗法;

(5)手术。

4.中医辨证论治:

(1)湿热蕴阻,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兼清湿热——桃红四物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2)气虚血瘀,寒湿凝滞证——益气活血,通阳利水——补阳还五汤合阳和汤加减

四、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1.症状:患肢浅静脉隆起、扩张、迂曲,状如蚯蚓,甚者呈大团块,站立时明显。患肢沉重感,酸胀感,时有疼痛。

2.西医治疗:

(1)一般措施:防止腹内压增加,加穿弹力袜外部加压,以减轻对浅静脉血管的压力,同时保护浅静脉过度伸张。

(2)手术治疗:术式选择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

3.中医辨证论治:

(1)气血瘀滞证——行气活血,祛瘀除滞——柴胡疏肝散加减

(2)湿热瘀阻证——清热利湿,活血祛瘀——萆薢渗湿汤合大黄蛰虫丸加减

五、带状疱疹

1.诊断要点:成簇水泡,带状分布,疼痛。

2.西医治疗

(1)全身治疗:抗病毒药;止痛药;维生素;免疫调节剂;皮质类固醇。

(2)局部治疗:龙胆紫溶液;阿昔洛韦软膏等。

3.中医辨证论治:

(1)肝经郁热证——清泻肝火,解毒止痛——龙胆泻肝汤加减

(2)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清热解毒——除湿胃苓汤加减

(3)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六、癣

1.临床特点:

(1)黄癣:黄癣痂,鼠尿臭味,发展慢,形成永久性脱发。

(2)白癣:皮损为白色鳞屑斑,断发有白色菌鞘,愈后不留瘢痕,青春期可自愈。

(3)黑点癣:皮损为小片白色鳞屑斑,低位断发,形如黑点,病久可形成瘢痕。

2.西医治疗:抗菌药(灰黄霉素和酮康唑);局部治疗(碘酊、硫黄软膏等)。

3.中医辨证论治:

虫毒湿聚证——祛风除湿,杀虫止痒——苦参汤加减

七、湿疹

1.诊断要点:

(1)急性湿疹:起病较快,皮损呈多形性(丘疹、丘疱疹),基底潮红,抓破流滋,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处多见,自觉灼热、剧痒。

(2)亚急性湿疹:皮损渗出较少、轻度糜烂等

(3)慢性湿疹: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境界清楚,有明显肥厚浸润,表面粗糙,或苔藓样变,常伴有丘疱疹、痂皮。常反复发作。

2.西医治疗:抗组胺药物、激素、抗生素等。

3.中医辨证论治

(1)湿热浸淫证——清热利湿——萆薢渗湿汤合三妙丸加减

(2)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除湿胃苓汤加减

(3)血虚风燥证——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当归饮子加减

八、皮肤瘙痒症(助理不考)

1.临床表现:阵发性瘙痒,夜间尤甚。

2.西医治疗:抗组胺药;老年患者应用性激素;炉甘石洗剂;物理疗法。

3.中医辨证论治:

(1)风热血热证——疏风清热,凉血止痒——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

(2)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加减

(3)血虚肝旺证——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当归饮子加减

九、银屑病

1.临床表现:

(1)寻常型银屑病:层层银白色鳞屑、薄膜现象、点状出血。

(2)脓包型银屑病:在寻常病基础上出现小脓包。

2.西医治疗:维生素药、抗肿瘤药、免疫疗法、皮质激素、封闭疗法、抗生素。

3.中医辨证论治:

(1)风热血燥证——清热凉血,祛风润燥——凉血地黄汤加减

(2)血虚风燥证——养血和血,祛风润燥——当归饮子加减

(3)瘀滞肌肤证——活血化瘀,祛风润燥——桃红四物汤加减

(4)湿热蕴阻证——清热利湿,和营通络——萆薢渗湿汤加减

(5)火毒炽盛证——凉血清热解毒——清营汤

十、白癜风(助理不考)

1.临床表现:局部脱色斑,呈乳白色,周边有色素沉着带。

2.西医治疗:补骨脂素、皮质类固醇激素、自体表皮移植。

3.中医辨证论治:

(1)气血不和证——调和气血,消风通络——柴胡疏肝散加减

(2)肝肾不足证——滋补肝肾,养血祛风——六味地黄汤加减

十一、淋病

1.特点:

(1)不洁性交或间接接触传染史。潜伏期一般2~4天,平均3~5天。

(2)主要表现为尿道炎、阴道炎等,出现急性、慢性尿道炎症及局部红、肿、热、痛,有分泌物或呈脓性。

2.西医治疗:青霉素;壮观霉素(淋必治);喹诺酮类。

3.中医辨证论治:

(1)湿热毒蕴证——清热利湿,解毒化浊——龙胆泻肝汤或清营汤加减

(2)阴虚毒恋证——滋阴降火,利湿祛浊——知柏地黄丸加土茯苓、萆薢

十二、梅毒

1.临床表现:

(1)一期梅毒:疳疮(硬下疳),发生在不洁性交后约2~4周。

(2)二期梅毒:杨梅疮,发生在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早期有流感样综合征。

(3)三期梅毒:晚期梅毒。除皮损外,常侵犯多个脏器。

2.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检查和梅毒血清试验阳性。

3.西医治疗:青霉素。

4.中医辨证论治:

(1)肝经湿热证——清热利湿,解毒驱梅——龙胆泻肝汤酌加土茯苓、虎杖

(2)血热蕴毒证——凉血解毒,泻热散瘀——清营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3)毒结筋骨证——活血解毒,通络止痛——五虎汤加减

(4)肝肾亏损证——滋补肝肾,填髓息风——地黄饮子加减

(5)心肾亏虚证——养心补肾,祛瘀通阳——苓桂术甘汤加减

十三、尖锐湿疣

1.临床表现:与尖锐湿疣患者不洁性交或生活接触史。潜伏期:1~12个月,平均3个月。基本损害为淡红色或暗红褐色、柔软的表皮赘生物。

2.皮损特点:初起为淡红色丘疹,逐渐增大,融合成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增生突起,表面湿润,根部有蒂,易出血。

3.检查:醋酸白试验阳性。用3%~5%的醋酸液涂擦或湿敷3~10分钟,阳性者局部变白,病灶稍隆起,在放大镜下观察更明显。

4.西医治疗:(1)口服或注射病毒唑、干扰素等;(2)外涂疣脱欣;(3)激光、冷冻、电灼疗法。

5.中医辨证论治:

(1)湿毒下注证——利湿化浊,清热解毒——萆薢化毒汤加黄柏、土茯苓、大青叶

(2)湿热毒蕴证——清热解毒,化浊利湿——黄连解毒汤加苦参、土茯苓、大青叶、萆薢、马齿苋等

许哈哈老师

从事金英杰高端班工作两年,凭借扎实专业功底和对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透彻研究,以及专业负责的态度,赢得广大学员喜欢。善于引导学员准确把握考试动向,从考试出发,掌握考试要点。是一名集专业性和严谨负责态度于一体的优秀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yhsw/65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