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熙动脉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无创检测新进

  近年来,随着动脉内皮功能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动脉功能改变早于结构改变。及时、准确地发现血管功能和结构的异常可以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血管病变的检测已成为临床心血管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就无创检测血管病变技术方面,和大家讨论一下目前的新进展。

一、动脉结构和功能的评价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始终是医学专家最   血管的病变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硬化两种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动脉壁脂肪性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或结构受到损伤时,胆固醇在内皮下沉积,形成脂质条纹,随后发展成纤维斑块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硬化主要表现为中膜增厚、纤维化、弹性下降以及血管僵硬度增加,多见于高血压患者。研究发现,动脉的僵硬度是血压正常者发展为高血压的独立预测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硬化二者存在重要的相关性。动脉粥样硬化纤维斑块的形成以及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使动脉弹性下降,与此同时,动脉硬化可引起内皮进一步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两个病理过程互为因果,伴随发展,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病理基础。因此,血管病变的早期检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早期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的重要措施。评价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方法有很多,如血管超声、血管造影、CTA、MRA等,以下我们重点介绍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这两种无创、简便的方法。   PWV是指脉搏波在弹性动脉血管中的传导速度,反映大动脉的僵硬度,是评价主动脉硬度的经典指标。年,PWV被澳大利亚Bramwell推荐作为反映动脉弹性的指标。可采用颈-股(cfPWV)、肱-踝(baPWV)、颈-肱(cbPWV)、颈-桡(crPWV)等部位的检测反映PWV数值,其中最常用的是颈-股(cfPWV)和肱-踝(baPWV)这两个指标,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研究发现,PWV与心血管疾病明显相关,随着PWV升高,血管的硬度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明显上升。在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PWV和ABI被列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指标之一。PWV正常值为cfPWV<9m/s,baPWV<14m/s。   ABI是踝臂指数,即踝/臂血压比值,是评价外周动脉疾病简便而重要的指标。它主要用来诊断下肢动脉的阻塞性疾病,其检测简单、无创而且迅速,正常范围是0.9~1.4。如果ABI>1.4,反映下肢血管钙化病变;如果ABI<0.9,反映下肢动脉堵塞情况。ABI与下肢血管造影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敏感性达95%,特异性达99%。这说明医师可首选此种无创的方法而不是血管造影的检查来进行外周动脉疾病的诊断。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图1),在55~74岁的人群中,随着ABI值的逐渐降低,五年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上升。研究还发现,ABI和心血管死亡率呈负相关性。由于ABI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年美国ACC和AHA的联合公告推荐使用ABI作为外周疾病筛查和诊断的工具。临床上,对于有下肢血管症状的患者如发冷、间歇性跛行、静息时疼痛、溃疡、坏疽等可进行ABI检查。

  欧姆龙BP-RPEⅢ是可以同时测量PWV和ABI的检查仪,通过无创、简便、准确的检测,全面了解动脉的结构和功能状况。

二、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   正常的血管内皮细胞对于维持血管的生理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多种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子,因此又被称为危险因素中的危险因素,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如果在内皮损伤阶段,即未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早期,检测内皮功能病变,并进行及时地干预和治疗,可以更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内皮功能检测是早期检测血管功能的手段之一,检测方法分有创和无创两大类。有创的检测方法如在冠脉造影的过程中注入乙酰胆碱,通过观察冠状动脉血管扩张的情况了解血管内皮功能的状态,或者通过血管内超声了解内皮功能。有创的检测方法结果可靠,但由于操作复杂、价格昂贵、风险较高、需住院检查,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无创的检测方法包括两种,一种是直接进行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即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另一种是通过生化指标如一氧化氮、内皮素等指标对血管内皮功能进行间接评价。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无创、直接的检测方法。   通过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检测(FlowMediateDilation,FMD)可以对血管内皮功能进行评估。将肱动脉加压5分钟后开放血管,血流产生的剪切力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引起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通过自动测量加压前后肱动脉管腔直径的变化率反映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FMD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明显相关,对例血管疾病的患者测定肱动脉FMD发现(图2):FMD≤8.1%组,因心血管事件导致的死亡率明显增加,表明肱动脉FMD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预测因子。另外,FMD的变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FMD每下降1%,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就增加9%。同时,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结构功能具有协同性。对于高血压患者,随着PWV的增加,动脉硬化程度不断增强,血管内皮功能逐渐下降,二者存在互为伴随的关系。对于患有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如FMD和ABI均大于中位数值,死亡率较低;如FMD和ABI均小于中位数值,死亡率明显增高。二者对于外周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已被美国AHA推荐为具有良好前景的技术,成为临床对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日本的高血压指南已将FMD列入进行危险分层的指标。   临床上一种新的医疗技术推广的前提,需具备以下的优点:结果准确、无创操作、简单方便、重复性强等。新的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仪UNEXEF采用一个专用臂以及H型探头,可自动跟踪血管位置,以减少人为寻找血管的时间,因此重复性好,结果准确,且检查快捷。通过对比扩张和安静时血管的直径就可以自动计算出血管内皮扩张的百分比,简单方便。《心血管疾病治疗指南和共识》已推荐使用UNEX对血管内皮进行检测。   总之,通过检测PWV、ABI以及FMD可以更早期地了解血管病变情况,更准确地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便于临床医师制定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策略。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dmzy/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