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适应证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医院分科越来越细,针灸病谱显得越来越窄,加之现代病名的普及,人们对于针灸能够治疗的疾病越来越模糊,换句话来说:不知道针灸能治疗哪些疾病。以至于越来越多的患者是在其他方法治疗效果欠佳的时候,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进行针灸治疗。往往错过了针灸的最佳治疗时机:

那么针灸有哪些适应证呢?

早在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世界推荐包括内、外、妇、儿等43种病症应用针灸治疗。具体疾病如下:

1、急性鼻窦炎;2、急性鼻炎;3、感冒;4、急性扁桃体炎;5、急性气管炎;6、支气管气喘;7、急性结膜炎;8、中心性视网膜炎;9、近视(儿童);10、单纯性白内障;11、牙痛;12、拔牙后疼痛;13、牙龈炎;14、急慢性咽炎;15、食道、贲门痉挛;16、恶逆;17、胃下垂;18、急、慢性胃炎;19、胃酸增多症;20、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缓解疼);21、单纯性急性十二指肠溃疡;22、急慢性结肠炎;3、急性菌痢;24、便秘;25、腹泻;26、肠麻痹;27、头痛;28、偏头痛;29、三叉神经痛;30、面神经麻痹(早期如3到6个月内);31、中风后的轻度瘫痪;32、周围性神经疾患;33、小儿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早期如在6个月内);34、美尼尔氏综合症;35、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36、遗尿;37、肋间神经痛;38、颈臂综合症;39、肩凝症;40、网球肘;41、坐骨神经痛;42、腰痛;43、关节炎。

美国《头颈外科杂志》全文发表年版过敏性鼻炎临床指南,首次将针刺疗法作为可选择的方案之一进行推荐。

其实针灸治疗疾病情况远远超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43种病症,杜元灏教授应用《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检索获得了~年有关针灸的文献共篇,临床研究统计的有效文献为篇。对其中针灸临床研究的论文按一定的标准进行了收集、归纳、分析,最终获得了针灸病谱种,其中西医疾病种,西医症状73种,中医病证50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目录,根据针灸临床病谱的特点,将针灸临床病谱划分为16类,并对每一个病种报道的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对针灸临床常见病进行了等级划分,获得了针灸等级病谱。具体见《现代针灸病谱》

书中将针灸病谱分为三大类:

Ⅰ级针灸病谱可以用针灸单独治疗;

Ⅱ级针灸病谱以针灸治疗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Ⅲ级针灸病谱其他方法为主,针灸方法为辅;

具体病证如下:

1、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针灸等级病谱分类:

Ⅰ级针灸病谱:髌下脂肪垫损伤;单纯性腓肠肌痉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肱骨内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滑囊炎(非继发感染);肩关节周围炎(早期);肌筋膜炎;腱鞘炎(早期无功能障碍);棘上韧带炎(非继发性);肩手综合征(早期);颈型颈椎病;肌性斜颈(早期);肋软骨炎;落枕;原发性腘窝囊肿;原发性梨状肌综合征;腰肌劳损。

Ⅱ级针灸病谱: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椎动脉型颈椎病;增生性脊髓炎。

Ⅲ级针灸病谱:髌骨软化症;股骨头坏死;干燥综合征;骨质疏松症;交感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管狭窄。

第二节神经系统针灸等级病谱分类:

Ⅰ级针灸病谱:风湿性舞蹈病(恢复期);股外侧皮神经炎;古兰-巴雷综合征(恢复期);紧张性头痛;眶上神经痛;神经性头痛;臀上皮神经炎;头痛(非器质性);腕管综合征;血管性头痛(非器质性);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枕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Ⅱ级针灸病谱: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假球性麻痹;肋间神经痛;面肌痉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原发性);小儿脑源性瘫痪;中风后遗症(恢复期、后遗症期)。

Ⅲ级针灸病谱:多发性硬化;癫痫;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震颤麻痹;植物状态(人)。

第三节消化系统针灸等级病谱分类:

Ⅰ级针灸病谱:便秘(非器质性);肠胀气(单纯性);肛门神经痛;功能性消化不良;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非器质性损伤);术后肠麻痹;胃肠痉挛(单纯性);小儿厌食症(功能性);原发性胃轻瘫综合征。

Ⅱ级针灸病谱:动力性肠梗阻(单纯性和不完全梗阻);胆石症(病);急性胃肠炎;慢性腹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浅表性溃疡;胃下垂(轻中度);直肠/肛门脱垂(轻中度)。

Ⅲ级针灸病谱:急慢性胆囊炎;急慢性阑尾炎(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单纯性不完全性);慢性消化性溃疡。

第四节泌尿生殖系统针灸等级病谱分类:

Ⅰ级针灸病谱:动力性梗阻所致尿潴留;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经行乳房胀痛;急性乳腺炎(初期未化脓);尿道综合征;乳腺增生病;原发性痛经;遗精;月经不调(功能性);遗尿症(非器质性)。

Ⅱ级针灸病谱: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尿石症;尿失禁;盆腔瘀血综合征;神经源性膀胱;围绝经期综合征;子宫脱垂(轻中度)。

Ⅲ级针灸病谱:闭经(继发性);不孕症(女性相对不育症);机械性梗阻所致尿潴留;泌尿系感染;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细菌性);外阴白色病变;前列腺肥大。

第五节眼和附器针灸等级病谱分类:

Ⅰ级针灸病谱:睑腺炎;急性结膜炎;假性近视(青少年);麻痹性斜视;视疲劳综合征;眨眼症。

Ⅱ级针灸病谱: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结膜干燥症(泪液分泌不足);老年性白内障(初期);眼睑下垂(后天性、麻痹性、肌源性);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动脉闭塞;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Ⅲ级针灸病谱:弱视(儿童);视神经炎。

第六节精神和行为障碍针灸等级病谱分类:

Ⅰ级针灸病谱:短暂性抽动障碍;非器质性失眠(轻中度);考试综合征;梅核气(癔症球);神经衰弱;神经性呕吐;性功能障碍(非器质性);心脏神经症;癔病;抑郁症(轻中度)。

Ⅱ级针灸病谱:痴呆症;肠易激综合征;多动障碍;戒断综合征;焦虑症;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脑震荡后综合征;强迫症。

Ⅲ级针灸病谱:儿童孤独症;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轻中度)。

第七节皮肤和皮下组织针灸等级病谱分类:

Ⅰ级针灸病谱:斑秃;急性淋巴管炎(浅表性);急性荨麻疹(无并发症);急性湿疹(无并发症);皮肤瘙痒症(精神性、老年性、季节性);寻常痤疮(Ⅰ度)。

Ⅱ级针灸病谱:黄褐斑;神经性皮炎(局限性);雀斑。

Ⅲ级针灸病谱:白癜风;慢性下肢溃疡;银屑病。

第八节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针灸等级病谱分类:

Ⅰ级针灸病谱:丹毒;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风疹(不伴有并发症);流行性腮腺炎(不伴有并发症)。

Ⅱ级针灸病谱: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扁平疣;百日咳;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恢复期);寻常疣;细菌性痢疾(急性非中毒性及慢性)。

Ⅲ级针灸病谱:蛔虫症;慢性乙肝;肝炎。

第九节呼吸系统针灸等级病谱分类:

Ⅰ级针灸病谱:单纯性膈肌痉挛(呃逆);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单纯性喉炎;急性咽炎;慢性单纯性鼻炎;普通感冒;声带小结(初期);血管舒缩性鼻炎。

Ⅱ级针灸病谱:变应性鼻炎;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前)。

Ⅲ级针灸病谱:鼻衄;发热;肺炎;咳血;慢性鼻炎(萎缩性和肥大性);声带麻痹;支气管哮喘发作。

第十节循环系统针灸等级病谱分类:

Ⅰ级针灸病谱:雷诺氏病(轻度);原发性红斑性肢痛。

Ⅱ级针灸病谱: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多发性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低血压;脑动脉硬化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痔疮。

Ⅲ级针灸病谱:慢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心绞痛;休克;原发性高血压。

第十一节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后果针灸等级病谱分类:

Ⅰ级针灸病谱:踝关节扭伤(轻度);脊髓震荡;急性扭伤(不包括肌疝、滑膜嵌顿);中暑(轻症和重度的热痉挛);周围神经损伤(不完全性)。

Ⅱ级针灸病谱:脑损伤(恢复期);晕动病;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恢复期)。

Ⅲ级针灸病谱:关节脱位;骨折及并发症;输液过敏反应。

第十二节妊娠、分娩和产褥期针灸等级病谱分类:

Ⅰ级针灸病谱:产后乳汁分泌不足;人工流产术后综合反应;妊娠恶阻;胎位不正。

Ⅱ级针灸病谱:产后子宫复旧不全;分娩痛;药物流产副反应(阴道出血、腹痛、恶心呕吐);滞产难产(由于产力异常所致)。

Ⅲ级针灸病谱:产后出血;胎盘滞留。

第十三节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针灸等级病谱分类:

Ⅰ级针灸病谱:单纯性甲状腺腺瘤(早期轻度)。

Ⅱ级针灸病谱:肥胖症(单纯性);痛风;糖尿病并发症。

Ⅲ级针灸病谱:单纯性甲状腺肿;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糖尿病。

第十四节肿瘤针灸等级病谱分类:

Ⅰ级针灸病谱:血管瘤(浅表部位瘤体较小)。

Ⅱ级针灸病谱:肿瘤放化疗后副反应(胃肠反应和白细胞减少症)。

Ⅲ级针灸病谱:癌症发热及疼痛;子宫肌瘤。

第十五节耳和乳突病针灸等级病谱分类:

Ⅰ级针灸病谱:功能性耳鸣。

Ⅱ级针灸病谱:感音神经性聋(非遗传性获得性,包括暴聋、药物中毒性聋);梅尼埃病。

Ⅲ级针灸病谱:聋哑;器质性耳鸣;中耳炎。

第十六节血液及造血器官病针灸等级病谱分类:

Ⅰ级针灸病谱:单纯型变态反应性(过敏性)紫癜。

Ⅱ级针灸病谱:白细胞减少症;过敏性紫癜(腹型、关节型);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营养性贫血。

Ⅲ级针灸病谱: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其实上述疾病绝对不能代表针灸的全部适应证

在《黄帝内经》中《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针灸曾作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为人类的健康做出巨大贡献,其治疗范畴涉及内、外、妇、儿各个学科。在冶铁技术极其落后的《内经》时代,虽然针具粗糙,操作过程中痛苦较大,但是丝毫不影响针灸作为主流的治病方法,究其原因就是临床疗效显著。

图为用现在的冶铁技术还原《内经》时代的针具

时至今日,针道日渐没落,在众多原因之中,“人们对针灸疼痛的畏惧”这一原因是不可回避的。但是治病防病方面,针灸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仍是其他疗法所无法代替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针具制作越来越精,临床过程中基本接近无痛操作;更重要的是无菌针具早已应用临床,院内感染基本为零。

虽然针灸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临床上还是需要把握好时机,尽早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生半死也。”得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素问·刺热篇》说:“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治疗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灵枢经·逆顺》篇中谓:“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均强调在疾病发作之先,把握时机,予以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的好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gzdmyh/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