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快、豪爽且霸道的奇幻爱情喜剧!
在九把刀的奇幻国度,红线,代表织女的眼泪,裹藏着她对牛郎的思念,由此,身为编织之神的织女,一针一线缝下的名字与恋慕,就是人们这辈子的命中注定。爱与不爱,在纤细的指头上,绕绑一圈,即能扯起无数的笑颜。甚者,有了缘分的守护,即使天打雷劈,再张狂的闪电与威胁都能抵御,倾盆大雨又何妨,依然浇不熄——灼烫的悸动。不管是人、是神,还是鬼,许下万年誓约的深邃之情,谁都斩不断。
二十年前,谁能料想到九把刀这个名字,竟能承载七八年级生共有的童年回忆,时至今日,如此中二的故事越来越少。确实,若以现今的价值观来看,其作品内涵,肤浅且俗套,充满直男的妄想,仿佛是即将被淘汰的活化石。然而,某些时候,浮浮沉沉之际,知晓世故的人们需要的不是成长与进步,而是荒唐的坠落,不求咸鱼翻身,只求情绪的泄洪,好抒发积攒多时的不甘与失落。
毕竟,时光推移,原本的少男少女为了调节、生存,努力挤出圆融与成熟,不仅要收起个性与傲气,还得荒废儿时的梦景,明白何时该低头、妥协与隐忍,甚至还成为自己过去讨厌的人,才有办法在名为人生的旅途再多走一点路程。
谈回作品,九把刀的最新改编作品《月老》,接棒《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一个人咖啡》等系列,持续为人带来独特且荒谬的居尔炫风,热情、愚蠢,充满着傻劲,自成一格的幽默风趣,还有惹人泪眼婆娑的情感爆击,再加上复刻的金句,比如朗朗上口的「有些事,一万年也不会变!」转眼之间,轻易就能把人甩入浓厚的乡愁,再次梦回,早已消逝于悠悠岁月的青春狂妄。
平心而论,本部作品在世界观的构架上,应为国片数一数二的巧妙。善恶分明的黑白念珠,俏皮感十足的前世今生,还有各类型鬼神,铁饭碗定位的牛头马面、使人心烦意乱的调皮鬼,或是兴奋期待投胎的灵魂,全都非常讨喜。
不过,脱下粉丝滤镜,电影的败笔也非常明显,正是由马志翔扮演的反派厉鬼;虽然故事剧情合情合理,插入的方式,却时常过于突兀,铺陈与动机同样过于浅薄,难以产生共鸣、同理,只会造成厌恶与烦躁,宛如一只烦人的苍蝇,挥之不去。
当然,这不是演员的过错,而是故事构架的问题。
看得出来,马志翔与剧组在口音、颜艺与装扮,都有下足功夫研究。然而,爱情适合结合轮回宿命来套,不代表仇恨也同样可以,以爱来说,宿命有助于点燃浪漫,提升陶醉感;仇恨的话,操作不好,反而显得小家子气,促使动机扁平,甚至无赖,好比最常见的——因为自己深陷不幸,又见不得别人好,只好报复整个世界,摧毁他人幸福的权利。
由此,即使背叛的确是相符杀意的动机,然时间线的复杂化,却会导引出前世的债要后世来偿的结论,就如一颗绊脚石,这会弱化恶行的关联与必要性,促使观众们相信——反派的冤情,不过是个人的执着、放不下,不值得同情、理解。
于是很可惜,反派虽然有它的难处,但叙事的方式把观众推远,让人无法买单。后来到收尾,观众自然无法因为反派的改变而感动,只会一头雾水,难以认同、相信电影的大恶人能够仅凭几句道谢就动摇,还由衷改过向善,自主放弃执迷百年以上的复仇大业。
反派不够立体,好比老掉牙的英雄电影,增强不了张力与矛盾,外加生硬的出场,只会埋下叙事的裂隙,拖垮节奏,阻碍情感的堆叠,就好像聚餐聊得正开心,却一直有服务生跑来加水,干扰兴致与投入。也因此,与其为了电影创造反派,不如回到擅长的纯情来策动。特别王净的角色,仍有许多发展空间,搭配精湛的演技,必然能成为这对神仙情侣,最为棘手的考验,抑或是合乎情理的解方。
另外,粉红女于石孝纶的爱慕,同样来得太快太急。若能好好烘托,尤其是内在的转变,应该能让人更加心服口服。再者,粉红女的过往创伤,相比反派,其实是较佳的切口,情感的疮疤,比如遭遇渣男,本就容易让人代入,还能避免时间线的添乱,甚至回避掉令人尴尬的牵强收尾,意即人心皆有善,邪不胜正就是王道的样板诠释。
梳理至此,即使《月老》拥有明显的叙事缺陷,却不减笔者对于作品的喜爱,光特效就让人眼花缭乱,美丽又动人;电影色调则抓得非常舒适,细致雕磨质感;美术设计纹理清晰,生动构筑奇幻宇宙;歌曲部分,依旧维持青春电影该有的风格,韦礼安的《如果可以》想必能接棒胡夏的《那些年》,接续传唱关于青涩爱恋的酸甜苦辣。
审视《月老》中的劣与优,故事构架存在问题之下,3位演员也令人惊喜。
聚焦要角,三位新生代演员,皆有突出、生动的表现:
首先是大家都熟悉的柯震东,相比《那些年》,就算角色设定相似,同样都傻,细腻程度却大有进步,懂得运用脸部的细节变化,结合口气的抑扬顿挫,熟练摆弄情感表达。例如溃堤的哭戏,皱到发愁的面容,喘不过气地抽搐,几乎把泪水、鼻涕与口水都混杂在一起!着实深刻。
王净的部分,相比同期作品《瀑布》外放许多,增添许多喜剧元素,包含夸大的肢体动作与花式颜艺,更让粉红女跟《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Cream区隔开来。虽然都是活泼、敢爱敢恨的角色形象,却少了一点撒娇与委屈,多了一点直率与淘气。
最惊喜的则是宋芸桦。单看预告,会以为戏份稀少,殊不知贯穿全场,扮演着关键的齿轮,情感面貌,也都给足发挥空间。其中,笔者私自最喜欢的部分,无疑是中后段谜底揭晓(阴阳眼)的一刻,回忆跑马灯正是这部电影的居尔一拳,迅雷出击,绝妙深情,让人根本招架不住,直接醉倒于九把刀的纯情攻势。
综合来说,就算反派的设定与塑造,具有明显瑕疵,不代表九把刀毫无进步。至少,在纯爱故事的调度上,格局加大,却又不失精准度,无论是妙语连珠的无厘头,抑或是奇思怪想的创意,都串接地非常流畅,几乎不让人出戏,确实优异。
过去,曾有多位国际名导抨击漫威电影就像是一座主题乐园,贩卖快感,却缺少了细腻的角色刻画,或是议题论述,让人难以浸淫于意义主题。九把刀的图像作品,则像台湾版的漫威电影,同样提供充足的感官享受,熟练把握观众的喜好,拆开来看,虽有许多不足,但拼组起来,就是如此对味,让人想要一再回味。
或许,这类作品缺乏营养,不入流,可在这第八艺术通俗化的年代,电影的定位越来越模糊,除了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一种娱乐消费选项。好比电动玩具,有时诉求的不过是发泄,而非价值信仰的凝炼。
为此,在这不够进步、公平,或幸福的时代,《月老》这一类主打传统浪漫的作品,自然受到偏爱。若想改变氛围,还得回到体制内倡议,一步一脚印,借此,兼顾议题与娱乐的作品,才能遍地开花。比如这次的《月老》,即尝试减少过当的性嘲笑,还放入少许的性平元素,看似微小,却都是前人冲撞过后,令人肯定、欣慰的挪步。
以故事来说,《月老》明显跟原作有不少差异,但照样保有系列核心价值,以及坚定的爱恋之心,终能得到美好的救赎。即使这份幸福,跟主角原本预想的不完全一致,依旧能够勾起笑颜,为人带来晴朗的一天,而这正是九把刀的最大魅力——赋予憨傻苦干的小人物,撼动世界一秒钟的祈愿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