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会议邀请云南省糖尿病分会委员、云南省女医师协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杜鹃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及评审专家,同时邀请云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组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内分泌疾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昆明医院付景云教授担任会议评审专家。从众多控糖案例中脱颖而出的四位医师依次分享关于T2DM口服降糖药的诊疗案例,他们分医院杨毅主治医师、医院李伟主治医师、医院蒋莹玲主治医师、云南省昆医院李孔龙主治医师。
本次案例分享会采取专家评审打分及大众评审投票制,获得现场最受好评的分享者可获得“区域之星”称号,并参加全国案例分享,下面是本次会议的精彩内容。
杨毅主治医师分享了一例T2DM并肾病IV期患者的诊治体会。患者女性,64岁,18年前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外院查FPG19.8mmol/L,2hPG22mmol/L,诊断“糖尿病”,先后口服药及胰岛素降糖,目前予“甘精胰岛素12uihqn,阿卡波糖50mgtid”控制血糖。病程中有视物模糊、肢端麻木、双下肢浮肿,近1月来双下肢浮肿加重,医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症、双颈动脉粥样斑块”病史。
入院查体:BP:/80mmHg,心肺腹查体无特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双侧足背动脉对称存在。辅助检查:尿蛋白定性2+;尿白蛋白/肌酐为.49mg/g;FPG11.4mmol/L,2hPG15.7mmol/L,Cr.2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42,肌酐清除率36.85ml/min,HbA1c8.7%;根据上述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1.2型糖尿病,并①肾病IV期CKD3b期②视网膜病变IV期③周围神经病变;2.原发性高血压2级(很高危组);3.血脂异常症;4.双颈动脉粥样硬化。
根据患者肌酐清除率36.85ml/min,慢性肾脏病3b期,故停用阿卡波糖,给予“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降糖,同时强调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治疗,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药物剂量,治疗第4周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无低血糖发生,复查HbA1c7.3%,Cr.4μmol/L,病情稳定。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可以累及多个重要脏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严重危害,ADA年会肾病专场强调对CKD的预防、筛查、诊断及治疗,减少死亡率;UKPDS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有效控制血糖能减少肾病等并发症风险。合并3-5期CKD的糖尿病患者,选择降糖药物应注重肾脏安全性,瑞格列奈兼顾疗效与肾脏安全性,可在CKD全程安全使用。
李伟主治医师分享了一例冠心病伴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诊治经验。该男性患者62岁,因“阵发性胸闷、胸痛、憋气3月加重半月”入院,3月前患者于活动中突发胸痛,位于胸骨后,呈闷痛,无放射,伴胸闷、憋气,持续约10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每周1-2次;心电图V1~V6导联T波倒置,服用改善血管功能等药物治疗,上述症状缓解,半月前于休息时再次出现上述症状,频率1次/1-2天,持续10-20分钟不等,含服硝酸甘油5分钟内症状缓解,入院进一步诊治。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史。
入院查体:血压/80mmHg,BMI26.1kg/m2,神清,全身皮肤粘膜无苍白,心肺腹未及异常,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葡萄糖7.30mmol/L,Crumol/L,eGFR(mL/min×1.73㎡)34.2,TG2.53mmol/L,TC5.86mmol/L,LDL-C3.28mmol/L,2hPG14.2mmol/L,HbA1c7.6%,糖尿病自身抗体均阴性。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轻度增大(左室舒末内径5.5cm),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余心内结构未见异常,左室射血分数正常(EF60%)。主要临床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2.2型糖尿病;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4.慢性肾功能不全CKD3期。
入院后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术后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患者症状好转。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常合并CKD,而CKD患者应基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患者的肾功能水平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并适当调整剂量,确保在有效降糖的同时不增加低血糖风险。该患者空腹血糖轻度升高,主要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且合并肾功能不全CKD3b期,可选用格列奈类,经内分泌科会诊后,予“瑞格列奈1mgtid”控糖,随访发现患者血糖控制达标,血脂恢复正常,肌酐水平稳定,效果较为满意。瑞格列奈在合并CKD的T2DM病患者中全程可用,肾脏安全性好,且心血管安全性高,适用人群广,是2型糖尿病患者优选降糖方案。
蒋莹玲主治医师分享了一例青年T2DM患者的诊治体会。患者青年女性,42岁,因“口干、多饮、体重减轻1年”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体重减轻症状,近1年体重减轻5kg,伴轻微视物模糊感,无四肢麻木等症状,无心慌、怕热、多汗症状,医院,测FPG8.5mmol/L,诊断为“糖尿病”,给予“二甲双胍0.5bidpo”,患者院外用药尚规律。1天前就诊于我院门诊,发现血糖控制欠佳,遂住院治疗。既往身体健康,其母患糖尿病。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FPG7.23mmol/L,HbA1c7.5%,OGTT:血糖0’7.3mmol/L、60’12.5mmol/L、’13.7mmol/L;C肽0’0.6pmol/L、60’0.8pmol/L、’1.2pmol/L;胰岛相关抗体均阴性。眼底检查提示双侧视网膜动脉硬化,颈部血管B超提示颈动脉硬化。根据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结合患者病史、辅助检查,综合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血管病变(动脉硬化症)。
患者为青年女性,病程1年,胰岛素功能尚可,血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慢性并发症程度较轻,患者目前单药血糖控制欠佳,关于下一步该如何诊治,讲者引用多项研究清晰阐述了控糖方案选择的思路。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两大病理生理缺陷,二甲双胍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首选药物,UKPDS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单药达标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早相缺失,而瑞格列奈重塑早相胰岛素分泌,有研究表明联合瑞格列奈可纠正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患者的早相缺失,因此给予该患者饮食、运动指导等综合的治疗,控糖药物方案为“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3个月后患者血糖控制完全达标。
李孔龙主治医师风趣幽默地进行了一例初诊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病例分享。患者男性,51岁,企业职员,以“口干、多饮、多尿一月”为主诉入院,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无多食、体重下降。在“诊所”测随机血糖16mmol/L,考虑“2型糖尿病”,予“二甲双胍片mgtid”治疗,症状有好转,自测FPG:6mmol/L左右,PPG:9-13mmol/L之间,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其母患糖尿病。
查体:BP:/92mmHg,BMI:26.4kg/m2,一般情况可,心肺腹未见阳性体征,双侧足部动脉搏动可。辅助检查:胰岛功能见下图
HbA1c8.3%,TC5.66mmol/L,TG1.81mmol/L,LDL-C3.86mmol/L,腹部彩超:脂肪肝;血管彩超:双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血压/90mmHg。根据患者病史、结合查体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2型糖尿病、高血压2级(极高危)、脂代谢异常、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
病例特点归纳为:1.中年男性,病程短,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2.体重超重,入院前二甲双胍单药控制血糖不佳;3.胰岛功能尚可,餐后血糖升高;4.拒绝胰岛素治疗。
关于如何调整治疗方案,讲者首先根据专家共识设定个体化餐后血糖控制目标。认为该患者新诊断的T2DM、病程短且无糖尿病并发症和严重伴发疾病,故当严格控制血糖(HbA1c≤6.5%、PPG≤7.8mmol/L);其次对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达标的患者,可以启用双联的联合治疗,讲者选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片控制血糖,并从瑞格列奈片重塑早相、有效控制血糖等多方面论证了方案的合理性。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达标,无低血糖发生,血脂也有所改善。二甲双胍为指南推荐的首选药物,在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尤其是存在胰岛素分泌早相缺失,餐后血糖升高为主时,可联用改善早相为主的口服降糖药;而瑞格列奈模拟生理性早相胰岛素分泌,改善餐后血糖,安全、有效、依从性好,可作为可选药之一。
杜鹃教授和付景云教授对四位讲者的表现进行了综合的评价,认为四位讲者表现优异,演讲思路清晰,透彻有条理,论据充分清晰,时间把握适当;同时指出在普通话、语音语调以及现场互动等演讲技巧方面需加强。最终以李孔龙主治医师取得“区域之星”称号,中南大区案例分享会圆满结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