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称马拉松对身体毫无好处且损害极

科普文章称马拉松对身体毫无好处且损害极大:重要的不是与之撕逼而是……

近期,来自一个名为“科技深度News”的微博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为:“研究指出:跑马拉松对于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好处,并且损害极大”,在跑圈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网易新闻也转载了这篇来自微博的文章,有多跟帖,支持者与反对者众多,难免相互撕逼。

科技深度News在新浪微博注册为“微博科学科普账号”,粉丝数量不小,达到46万,总体而言似乎还是一个比较靠谱的主打内容的微博号,并不像是纯粹哗众取宠的营销号。

但在科普领域,相比知名科普品牌“果壳网”微博粉丝达到万,这样的科普号还是相形见绌。

出自这个微博号的最新文章“研究指出:跑马拉松对于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好处,并且损害极大”由于没有交代研究的出处,并且用了这样一个极为敏感的标题,当然就会引发跑友,特别是跑马者的极力批判和反对。

这篇文章究竟说了哪些重点观点,提出了哪些重要证据,哪些可能是正确的,哪些可能是错误的,本着科学客观的态度,我们做了认真分析。

一、观点1

文章一开始就指出:马拉松成为风靡全球的运动,但是许多研究显示,其实跑马拉松对身体有着极度的消耗。马拉松比赛期间,身体会变得像发烧一样炎热,高达39°C,有时甚至更高,为了降温,从骨骼肌流向皮肤的血流量显著增加,比赛结束后当汗水开始在皮肤上冷却时,核心温度会再次急剧下降。

这种压力最终会削弱身体的免疫系统,让马拉松运动员感到寒冷或发烧。

评论:这段话部分错误,部分正确。

马拉松比赛期间体温的确有可能会升高,所以为了降温,身体会通过大量出汗的方式来降温。在气候较为炎热的情况下,容易因为产热大于散热,而引发中暑。

核心体温(而非体表温度)的升高往往预示着疲劳的到来,核心体温过高或者过低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因此,核心体温可以作为身体预警的重要指标。但核心体温的测量一直是难点,而体表体温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测量不准,且无法在运动中测量。

食品级电子胶囊的出现彻底解决了核心体温测量难题,你只要口服这种胶囊,通过手持小型仪器就可以实时监控你的核心体温,当跑马拉松时核心体温显著上升,或者登山时核心体温显著下降,就是一种重要的预警信号,提示运动应该终止,这就可以大大避免中暑、失温等危急情况,这种电子胶囊目前主要在专业运动队中使用,大众还不太了解。

这段话后半段就不那么科学了。所谓“比赛结束后当汗水开始在皮肤上冷却时,核心温度会再次急剧下降”这个说法似乎没有科学依据,没有证据表明核心体温在跑马结束后会发生显著下降,并且“削弱身体的免疫系统,让运动员在赛后感冒发烧”并不是由于核心体温下降造成的,而是免疫系统的“开窗现象(openwindow)”造成的。

什么是“开窗现象”呢?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当人体进行大强度急性运动时,人处在一个高度应激状态中,血液的流动性加快,在我们血液中主要负责免疫机能的淋巴细胞在此期间急剧升高,而在大强度急性运动结束后,淋巴细胞的水平迅速回落,活性降低。

这样的起伏会导致我们机体的免疫机能出现暂时性地下降。而一次急性运动会使得我们的免疫机能低下的持续时间维持在3-72小时左右。

在这段时间内,各种细菌、微生物、病毒等就非常容易入侵我们机体,主要表现为我们对疾病的易感率升高。

所以,我们把这段免疫低下的时期称为“openwindow”(开窗期)。这个词非常形象地表明:在这一阶段,外界病原体容易入侵机体,而机体的“窗户”没能像往常那样及时关闭以抵抗外来者的侵袭;当它们通过打开的窗户进入人体后就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而且运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就越明显。

运动医学专家对洛杉矶马拉松赛名马拉松选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7名马拉松选手中就有一人在赛后一周发生了感冒,这个数据高得吓人,是只训练而不参加比赛,感冒发生率的5倍以上。

此外,在备赛前的两个月,每周训练量达到公里以上的跑者与每周训练不到30公里的跑者相比,感冒发生的概率增加了一倍。

这说明,我们机体的免疫机能状态与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那么,我们就非常希望找到一个中间状态,希望有一个合理的强度、频率和时间,既能让体弱多病的状态有所改善,又能有效地提高防止过量运动抑制机体免疫机能。

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发现:在我们选择的运动强度和上呼吸道感染率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以正常情况下不运动的人的安静水平作为对照,中等强度的经常性的身体活动可以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率,而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的运动则反而会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率增高,呈一条“J”字型的曲线。

二、观点2

这篇文章的第二篇是这样说的:跑步期间肌肉为了输送血液到全身除骨骼肌以外的其他器官缺血,被认为会削弱肠道内的粘液系统,巴西的研究人员假设这种干扰很大程度上解释为什么跑步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胃痉挛和腹泻的症状。

耶鲁大学还发现,马拉松会造成急性肾损伤迹象,因为剧烈运动中释放到血液中的化学物质会给肾脏带来压力。

评论:这段话同样似是而非,表达不清。

跑步时骨骼肌血流量会明显增加,由于全身总血量是一定的,所以血液在此时会发生重新分配,也即流经骨骼肌的血流量会增加,而流经内脏包括胃肠道的血量会减少,胃肠道的确从某种程度上会发生缺血。

但这种缺血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生理现象,并不会特别影响到胃粘膜功能,胃的相对缺血可会能导致胃粘膜分泌中和胃酸的粘液减少,这对于胃肠功能正常的人来说,并无大碍,但对于本来就有胃部慢性疾病比如胃溃疡的人群来说,就有可能导致症状加重,严重的还有可能诱发应激性溃疡。

跑马者在后程出现恶心、呕吐、胃痉挛和腹泻的症状,可能是胃部本来就有原发慢性疾病,强烈应激诱发症状加重有关,也有可能与跑马前饮食不合理、赛道沿途补给不合理(比如短时间内大量饮水进食,而不是少量多次)有关。

至于文中提及的马拉松造成肾功能损伤其实并不多见,剧烈运动时肾脏血流减少,同时大量出汗也会激活醛固酮系统,抑制尿液产生,目的是避免身体脱水,但这也是一种运动生理学现象,不至于到造成肾功能损害的程度。

三、观点3

文章中还提到,当心脏过度劳累并且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时,血液中的肌钙蛋白水平会上升,这是心脏损伤的指标,虽然大多数人的肌钙蛋白水平在比赛后几个月会恢复到正常,但有心脏病史的人跑马拉松会加剧心脏的压力。

评论:这一观点基本上是正确的,运动量与健康之间也是典型的U型曲线。过量运动和运动不足都不利于心脏健康。

运动量与健康之间是U型曲线关系

耐力运动有益心脏健康是公认的,但马拉松比赛或者为了马拉松备赛而进行的大强度耐力训练却有可能会对心血管造成不利的影响。

研究发现持续超过1-2小时的大强度耐力运动会导致心脏承受过度负荷,这就使心肌过度伸展,造成心肌微损伤。

研究显示,马拉松比赛后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如心肌钙蛋白、MB型肌酸激酶、B型脑钠肽上升了50%,这无疑是提示马拉松这样的极限强度耐力运动导致了心肌受到一定损伤。

虽然这一变化在1周内可恢复到基础值,但经年累月的过度大强度运动和重复损伤,可导致心肌纤维化(所谓心肌纤维化是指心肌弹性下降,收缩能力受损),进而引起心律失常。

此外,长期大强度耐力运动也会加速心脏“衰老”,如冠状动脉硬化、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大动脉血管壁变硬等,众所周知,冠状动脉硬化是导致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

去年深圳一名精英跑者突发心肌梗塞离世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虽然这只是个案,但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跑马带来的心脏压力问题,爱跑步爱跑马,更要爱心脏。

当然,跑友们看到上述跑步导致心肌损伤的内容大可不必过度惊恐,参加了那么多马拉松不都好好的吗?

事实上,大强度耐力运动后心脏标志物浓度上升的意义仍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它完全是一个短暂性的有利变化,反映的是心血管对大强度耐力运动的适应性变化。

一次大强度耐力运动所造成的心脏损伤是可逆性,如果给予充分的恢复和修复时间,这些损伤可以得到修复,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更健康强大的心脏。

倘若休息不够,恢复时间不充足,那么,运动对心脏造成的急性可逆性微损伤则会堆积,最终导致心肌纤维化、心律失常等等。

这就如同大强度跑步引发了膝盖细微损伤,通常都是可以修复的,而反复过量跑步,膝盖就容易出现修复不足和疲劳积累而引发劳损。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大强度耐力运动对心脏有不利的影响。

大强度耐力运动时心输出量可增加到安静状态下的5-7倍,要达到如此高的心输出量,心脏的4个腔室会过度伸展,导致心肌纤维撕裂,造成细微损伤,而且运动时应激激素持续升高,再加上运动时,导致细胞损伤的自由基产生增多,两者通过诱发和增加炎症反应来恶化这一损伤,最终形成瘢痕组织,使心血管硬化。

长期大强度耐力运动能引起右心房和右心室的扩张,运动后心脏会恢复原来大小,但如果心脏伸展和恢复的重复出现,就有可能发展成为慢性结构改变,包括心脏扩张,并伴随着心肌纤维化。

这些变化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且累积很多年,但慢慢会变成定时炸弹,有时疲劳、身体在疲劳状态下跑步,一次跑马就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四、观点4

文章中最后一个观点:马拉松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但为什么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参加比赛,部分是因为大脑很容易忘记疼痛。

纽约时报报导在波兰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人们常常忘记分娩或跑马拉松等体验带来的痛苦,原因是疼痛的情绪背景,可以极大影响人们对疼痛的感觉,譬如跑到终点线的人事后回忆的痛苦指数比比赛刚结束时低得多,但中途放弃的人在时候回忆跑马时痛苦时,其痛苦指数下降的幅度就没这么大。

评论:这个观点其实是在说一个道理:人们往往好了伤疤忘了疼,马拉松通过终点之后的成就感会让我们不在乎之前承受的痛苦,而如果你中途实在熬不住而退赛,那么你对于这次极不愉快的体验就会刻骨铭心。

人们因为有追求而不懈努力,但有时过于追求成就感的贪念又会让我们做出不理性的举动,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跑马就是典型的例子。

五、“马拉松对身体毫无好处且损害极大”纵然以偏概全,但也可取之处

从我们对本文的细致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马拉松对身体毫无好处且损害极大”这篇文章大约有一半篇幅所陈述的内容都是真实的,但也有一半的内容是不真实或者说是不严谨的。

准确来说,应该这样表达:马拉松对于没有准备的人来说,是损害极大,弊明显大于利的,但对于有准备、能无伤健康地全程跑下来的跑者而言,说马拉松对身体毫无好处且损害极大显然言过其实,科学证据也不支持这一点。

六、经常跑步,准备充分再跑马

马拉松的火爆,加之各种心灵鸡汤比如马拉松都跑过了,人生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等等不断洗脑大众,使得马拉松在中国被异化为潮流、时尚、高逼格、自我标榜的象征,似乎跑步不跑马就等于白跑,跑马的人比那些只跑步不跑马的人更牛逼。

这都是跑步的异化,毫无必要,坚决反对!

跑马是一项长时间大强度的极限运动,既然是极限运动,就不是大多数人能承受的,如果你一定要选择跑马,请一定让你的身体能够匹配一场马拉松所带来的对于身体能力的考验,说白了,就是有准备地跑马!

如果身体能力明显不够,准备明显不充分,小编倒是觉得用“马拉松对身体毫无好处且损害极大”这样的观点震慑跑者,不见得是坏事情,这反而会让你更加敬畏马拉松。

因为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肌肉抽筋、心脏损害、感冒发烧都有可能让你痛苦不堪。

对于跑马者而言,看到“马拉松对身体毫无好处且损害极大”这样的观点无疑要奋起反驳,与之撕逼,但撕来撕去,事实摆在那里,过量运动有害健康,不是说跑一场马拉松就是过量运动。

而是对于没有准备的人来说,跑马当然意味着过量,过量意味着有害健康。真相都在那里,不管你信还是不信!

你可能还喜欢:

●为健康而跑步or为马拉松而跑步,有哪些区别?

●秋冬来临,跑者必买必穿的压缩裤其实真正作用只有一个……

●原来这两个动作可以有效地强化跑步发力的关键肌肉

●《无伤跑法》新书分享会

如何开启你的健身跑?

?点击加入“跑步研习社”,获取专业跑步课程!

慧跑

赞赏

长按







































单吃中药白癜风能治愈吗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jdmyh/3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