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三种极高心血管风险的罕见T4期食管癌切除手术
摘自:《薄冰舞刀:一个胸外科医生的理念和实践》/吴旭著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7ISBN-7---0
食管癌(T4期)、巨大胸主动脉瘤(食管手术前最大直径85.8mm)、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左前降支狭窄90%以上,已在外院植入冠状动脉支架)、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行心脏射频消融术)、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广泛主动脉硬化伴附壁血栓……
如果上述这些疾病同时发生在一位病人身上,医院都会知难而退吧。医院没有,我们不但收留了病人,还为他成功实施了食管癌的根治性手术。即胸腔镜辅助下右胸、上腹两切口食管癌切除+幽门成形+食管(管状)胃右侧胸腔顶部吻合术。
66岁的病人谭伯来自广西梧州,医院确诊食管癌,因其同时合并主动脉瘤等严重心血管疾病,在求医无门的情医院,慕名来找我。
病人主动脉瘤位于主动脉弓侧壁,呈囊性瘤样扩张,瘤体最大横径85.8mm。曾有医学杂志表示,与直径40mm的动脉瘤相比较,直径超过60mm的动脉瘤破裂风险达27倍,而谭伯的瘤体接近86mm,其风险可见一斑。
面对如此难题,我决定对患处一个个破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召集了多个科室的专家共同会诊。介入科陈勇教授、何晓峰主任给病人主动脉瘤腔内放置一枚覆膜支架;麻醉科刘克玄主任及张朝群医生,心血管外科郑少忆主任、王振康教授,心血管内科郭志刚主任、马立勤教授、修建成教授,重症医学科陈仲清主任、陈辉教授等多学科的专家群策群力、献言献策。
全身PET-CT提示肿瘤已累及全层,属局部晚期,病变长度60mm,无远处转移。为了挽救这个食管癌病人,让病人能重新进食,我决定放手一搏,经过一个月的充分准备与严密设计,手术毅然于年10月10日实施。
手术全程历时9.5小时,从游离病变食管到管状胃设计制作,从吻合重建消化道到清扫转移淋巴结,手术如同抽丝剥茧,必须缜密操作,稍有毫厘之差,都有可能引爆胸主动脉瘤这颗“定时炸弹”,手术中病人血压最高飙至mmHg,但仍是有惊无险,以胜利告终。
但危险并未过去。术后病人被送到胸外科重症监护室。病人血压波动极大,主动脉瘤受血压影响时刻让医护人员提心吊胆。术后第一天主动脉瘤最大横径就从术前的85.8mm增加到.6mm,最大时至.7mm。
一定要顶住压力!我团队的钟海、陈旭源、李倩琴等医生五天五夜守候在病人旁,悉心调整血压在一个平衡状态(血压太高易致动脉瘤破裂,血压太低可致狭窄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梗死)。终于,病人并未出现主动脉瘤破裂的意外,安全度过危险期。也未出现手术生并发症,术后3周复查食管造影时无瘘无狭窄,吞咽顺利,结果好得出乎意料。病人第四周开始已能大碗喝粥,最终顺利出院。
正是手术前前瞻性地制定术后降压治疗方案,确保了病人扛住了血压最高至mmHg的冲击(一般来说,血压升至mmHg时,脑血管破裂、心肌顿抑的可能性很大);正是反复琢磨右侧胸腔顶部吻合,而不是颈部吻合的最优手术方案;确保了病人能快速康复出院。正是“钢板+沙袋”抵挡动脉瘤血液冲击的朴素的战斗智慧(放置的带膜支架就相当于“钢板”,一个月的时间使动脉瘤体的血液凝固成血块,相当于沙袋),扛住了主动脉瘤最大扩张至.7mm的冲击。
确保了病人能快速康复出院。在出院当天,家属送来一块超大的牌匾,写满了字:柳叶刀挥斩病魔,南方神医胜华佗,妙手回春艺精湛,悉心救治德更高。
经科技部查新证实该病例在国内外尚属首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团队在伴有极高心血管风险的高难度食管手术领域里已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
PET-CT上显示胸主动脉瘤呈偏心性,很大!术前胃镜下的肿瘤形态
术后第3天,吴旭教授在ICU鼓励病人,在ICU坚守5天5夜的钟海博士与病人合影
返院复查胸部增强CT:食管癌术后,未见明显复发;可见支架固定在位
(END)
医院吴旭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