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最后十年的狭窄舞台和他的谢幕绝唱

年4月3日梅兰芳被任命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这是他在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大会上讲话

年,梅兰芳和他的朋友们一样面临抉择。齐如山是梅兰芳的铁杆支持团队——“梅党”的领袖,他选择去台湾;而梅兰芳毫无迟疑地要留在大陆,唱了一辈子戏,自然是观众在哪他在哪。“再思啊再想!”齐如山以一句戏文作为告别。梅兰芳乐观地说,你到了台湾,我们还可以一起搞戏剧。这对死党一生无缘再见。

年10月,梅兰芳以政协委员身份参加开国大典。年4月3日他被任命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他写道:“我在旧社会是没有地位的,今天能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讨论国家大事,又做了中央机构的领导人,这是我们戏曲界空前未有的事情,也是我的祖先们和我自己都梦想不到的事情。”

新社会的“第一劫”

年10月底,在北京参加完一系列新中国庆典活动后,应天津市文化局局长阿英邀请,梅兰芳到津演出。其间,他接受了刚由天津《大公报》改组建立的《进步日报》采访。当时全国上下都在大谈“戏改”。到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时止,经过审查,除了解放区创作的十个新编历史剧和十个新编现代戏,所有剧种的传统剧目加起来只有63出可以上演。民间有旬顺口溜形容可观剧目之少:“翻开报纸不用看,梁祝西厢白蛇传”。记者问梅兰芳“京剧如何改革”,他说出了内心的真正意见:“京剧艺术的思想改造和技术改革最好不要混为一谈……俗话说,‘移步换形’,今天的戏剧改革工作却要做到‘移步’而不‘换形’”。

梅的表达已比弟子程砚秋温和很多,程曾直言,戏改如“卤莽从事,会酿成不易挽救的大错”。

作为刚上任的戏剧改革委员会领导,梅兰芳的一番话无异于“唱反调”。田汉、马彦祥、马少波等文艺界领导批评梅兰芳宣传改良主义观点,与京剧革命精神不相容。当时年仅22岁的小记者张颂甲后来担任了经济日报副总编、中国建材报社长,他在回忆文章中写到自己第二次探望梅兰芳的情景:“才几天不见,梅先生这回显得有些心神不宁,容貌也有些憔悴了……他告诉我:‘已有两三个晚上没睡好觉了’……接着,他焦急并带有埋怨地说:‘这事怎么办?那天我只不过随便和你谈谈,没成想你那么快把文章发表出来,也没成想那么快惹来了许多麻烦……’”

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指示天津市委,梅兰芳是戏剧界一面旗帜,对他的批评一定要慎重。市委商量后,由文化局局长阿英主持召开一个座谈会,请知名文艺界人士参加,就京剧改革的观点交换一下意见,借机给梅兰芳一个台阶下。在会上,梅兰芳对自己的观点做了修正:“我希望,为着适应目前运动的需要,剧作家、文学家以及有创作能力的旧艺人,都应大胆放手创作新的剧本,以供给全国迫切的需要,使运动很快地展开……初期虽难免出丑,但不要紧,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逐渐提高。”梅讲话结束,阿英立刻带头鼓掌,其他人也跟着鼓掌。三天后,座谈会记录全文发表在天津《进步日报》的第一版和《天津日报》第四版上。梅兰芳在新社会的第一劫,终于以一场“危机公关”化解。

梅兰芳一生人情练达,经此事之后更加谨慎。他和“搭救”自己的阿英成为好友。阿英又名钱杏邨,20年代就参加革命,是经验丰富的老干部。阿英后来调到北京任全国文联副秘书长,在梅家小院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梅兰芳的高级智囊。

梅在大会小会上发言,都要事先征求阿英的意见,以免再犯错误。

章诒和说过:“我们这些人都知道他(梅兰芳)那份聪明,我父亲就在家里说,‘罗隆基还不如一个畹华(梅兰芳的字)!’”

伸不开拳脚的舞台

50年代初,陈毅、周恩来多次找梅兰芳谈话动员他入党,梅婉拒道:“我们做演员的,生活有些散漫,我还要努力。”年,弟子程砚秋入了党,梅兰芳感到自己“落后”,不久也交了入党申请书。申请书是秘书许姬传代笔,组织辨认出字迹后告诉这样不符合党章规定。在客厅西边小书房里,梅兰芳连续几天挑灯夜战,亲笔写下入党申请书,从童年学艺开始梳理反思,写了厚厚一沓纸。毛泽东得知梅兰芳要求入党后,特别指示“要加强对梅兰芳的教育,要以普通党员的姿态出现,不要特殊化”。经过一年半的考验,年3月16日,在中国戏曲研究院党支部,梅兰芳在党旗下宣誓。

最后十年,梅兰芳的演出日程表很满。他到京津沪汉和东北工业区演出,赴朝鲜和华南慰问解放军,访问维也纳、苏联、日本,以艺术促进外交,去世前夕还在惦记新疆铁路通车典礼……

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舞台看似广大,其实伸不开拳脚。他反反复复表演经过改编去除“毒素”的几出经典剧目,没有时间也没有政治空间创排新戏。他曾这样解释:“解放后,没有排演过新戏,怕排了戏演不好,会把我在群众中间的一点声誉一扫而光,这无疑是个人主义思想在作怪。”

年,梅兰芳排演了他解放后的第一出也是人生最后一出新戏《穆桂英挂帅》,为十周年国庆献礼,并庆祝自己入党。这出戏表现老年穆桂英因朝廷忘恩负义不愿接印出征,后在余太君力劝下,抛弃私怨服从大局。选择这个题材,一是价值观“正确”,二是唱出了梅兰芳老骥伏枥的心境:“一家人闻边报雄心振奋,穆桂英为保国再度出征,二十年抛甲胄未临战阵——哎——难道说我无有为国为民一片忠心。”

“完人”绝唱

年5月31日,应中科院院长郭沫若之邀,梅兰芳赴西郊中关村为科学家们演了《穆桂英挂帅》,谁也没料到这是他的谢幕绝唱。回家后休息几天,梅兰芳感到胸口不适,经医院检查诊断为心绞痛、冠状动脉硬化。症状已经持续一年多,但他仍天天坚持开会、演出、讲学,还出访苏联。梅兰芳被誉为“完人”,对谁都客客气气没架子。不擅拒绝,不愿任何人失望,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弱点。

年7月30日,星期日,全家人都在家休息。午饭后,梅兰芳突然胸痛发作,平卧在床,面无血色。家人赶紧给他服了硝酸甘油,他艰难地说:“痛苦没有减轻,再给一片。”医生来了,梅兰芳不让别人帮忙,下床更衣,独力缓缓行至大门。他好像有特别的预感一般,蓦地停住,回头环视了一圈这个居住了十年的小院。这是梅兰芳对尘世生活的最后回眸。八天后,他在睡梦中停止心跳,医院。

夫人福芝芳整日触景伤情,不久就搬出了护国寺小院。“文革”爆发后,不时有人冲进来揪斗梅葆琛,要求交出梅家存款。甚至有一群红卫兵扛着铁锹到北京西郊万花山要挖梅兰芳的坟。周恩来曾指示梅兰芳的墓碑要精心设计,“文革”使设计方案搁浅,梅墓迟迟未立碑,红卫兵找了半天没有头绪,只得作罢。如此离乱,已不能再惊扰梅兰芳。一代名伶,人生最后的舞台虽然狭窄,但他度过了平稳的晚年,静享安眠,实为不幸中的万幸。(原载《文史参考》,图片源自网络)

·END·

梨园戏韵长按







































白斑医院哪家好
寻常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yhsw/1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