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如下,此文转载于天天快报
这根血管连通大脑,千万不能堵!堵不堵摸这里就知道
大脑需要全身20%的血液来供应能量,而颈动脉对大脑供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它发生了狭窄、堵塞,就可能导致中风。
颈动脉位于颈部气管的两侧(跳动的地方就是颈动脉)。影视剧里常出现的刎颈自杀,也正是割到了颈动脉。
40岁开始血管斑块最明显
点击播放GIF/87K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会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结垢、老化,也就是医生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每个人从15左右岁起,血管里就开始长斑块了;到了40岁左右,这些斑块变得明显;到60岁还没有血管斑块的人屈指可数。
当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血管管腔会变窄,表现为「颈动脉狭窄」。统计发现约15%~20%的缺血性脑卒中(中风)和颈动脉狭窄有关,更为严重的时候,当颈动脉内像水垢一样的硬化斑块发生脱落时,会直接堵塞更细的脑血管,从而导致脑梗死。
所以当中老年人出现记忆力减退、长期头晕乏力等症状时,不要忘了颈动脉狭窄的可能。
血管堵不堵,3招试出来
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吸烟、酗酒、运动不足、体重超标、房颤会导致血管粥样硬化,40岁以上的人,只要占3个及以上,就属高危。医院做颈动脉超声等检查。
一般来说,当斑块生长导致血管狭窄超过50%以上时,就会影响血流,此时应开始进行相应的评估和治疗,以防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那如何知道自己的血管堵不堵呢?
1摸脚背
人的足部足背正中最高点,轻轻摸也能感受到脉动。平时能摸到这个足部的脉搏,证明动脉血一直通到了足背部。可当走路一段距离之后,反而摸不到这个脉搏,此时,就可能发生了轻度的动脉血管堵塞。
2抬腿
双腿抬高,角度45度左右,时间2分钟,然后观察自己的两条腿:如果有一条腿苍白,甚至有点蜡白,感觉腿的皮肤有点透明状;而脚放下去、恢复正常坐姿后,这条腿变得潮红,就说明这条腿已经发生了缺血症状。
3出现间歇性跛行
当血管堵塞情况加重,就会出现间歇性跛行。比如有些老人家走路腿酸痛不适,休息一会儿,又能走了。这种酸痛,不是来源于关节疾病,而是源自肌肉酸痛,主要就是因为肌肉运动需要耗氧量大,而血管没有及时供给造成的酸痛。
一旦发现血管堵塞,医院血管外科做相应的检查,一般通过动脉测压、B超等检查,就能诊断出腿部血管的厚度、斑块的位置等。
防斑块,先控血脂
人体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质,这些脂质含量一旦过高,就可能变成血管中的“垃圾”。当垃圾在血管中越堆越多,就会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形成一块一块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所以防斑块,先控血脂。
1戒烟
吸烟会让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进入血管,影响体内脂肪代谢,升高血脂。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吸烟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可逆的。停止吸烟,危险程度会迅速下降。戒烟一年后,危险程度可降低50%,甚至与不吸烟者相当。
2每天吃一两粗粮
吃太多的主食和甜食可能导致血脂异常。推荐每日主食摄入量为~克,其中最好有50克以上粗粮(燕麦、小米等),中等大小的水果每天可吃1~2个。
此外,多吃这些食物也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
姜、蒜、葱能预防饮食引起的高脂血症,并可预防动脉硬化。
胡萝卜内含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九种氨基酸、十几种酶、多种元素及纤维素。能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预防动脉硬化形成。
黄豆是高脂血症以及动脉硬化病人的有益食品。
绿豆芽营养价值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6和B12以及磷和锌等微量元素,对预防动脉硬化有益。
3少吃或不吃夜宵
进食后,胃肠蠕动增强,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肠部,此时,流向头部、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
对高血脂患者来说,如果食物没有充分消化就睡觉,心脑血管供血不足,会增加诱发脑卒中、冠心病等的风险。
4能动则动
久坐不动也是引起高血脂和血管斑块的一大杀手。建议大家每天最好能抽出半小时运动。如果上班需要久坐,最好每1~2个小时起身走动一下,伸个懒腰、动动胳膊腿。
此外,买个握力球(也叫减压球)等经常捏一捏,也有益处。每次捏20次左右,可促进上肢血液循环,活动关节。
5不乱吃药
一切预防、治疗用药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以及定期监测下进行,胡乱吃药会对身体带来伤害。如果已经明确血管有严重斑块或其他心脑血管问题,需要及时遵医嘱治疗。
6定期体检
即使是「完全」健康的人,随着年龄增长也可能出现颈动脉狭窄,只是狭窄程度可能较轻。在做好生活习惯预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定期体检、了解颈动脉的健康情况。目前常用的检查有,颈动脉超声、CT、血管造影。
(综合健康头条、健康时报编辑)
以上文章和图片转载于天天快报作者南方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