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F医师笔记王强十四炎症

王强

炎症性肠病的皮肤表现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主要包括两种胃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及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其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化,包括血便、腹部绞痛、腹泻、体重减轻,病情复杂的患者还会出现肛周脓肿、瘘管,某些情况下临床表现轻微、甚至无症状。IBD的诊断主要是根据其临床表现、内镜所见、影像学改变、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检查而综合判定,迄今为止尚无单一诊断手段。

IBD的病理生理学尚未完全明了,但目前认为可能是遗传、免疫、环境因素等协同作用导致的多因素病变。尽管最初将IBD描述为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但无论是CD、还是UC,其病变均并不局限于肠道:所谓的肠道外表现(extraintestinalmanifestations,EIM)比较常见,发生率为6-47%。EIM中最常见的应属皮肤表现,具体包括结节性红斑(erythemanodosum,EN)、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gangrenosum,PG)、Sweet’s综合征(又名急性发热嗜中性皮病)、口腔溃疡等;随着抗TNF制剂的广泛应用,还会有一些表现为治疗相关的皮肤病变。

医院Greuter等人就IBD的皮肤表现撰写了相关综述,文章提前在线发表于年6月的Clinicalreviewsinallergyimmunology杂志,我们为大家编译介绍如下。

IBD中EIM的概念

如前所述,CD及UC均并不局限于肠道,而是一种系统性炎症性病变,可表现为EIM及其他并发症。并发症的概念比较宽泛,包括了诸如吸收障碍及其所致的微量元素缺乏、骨质疏松、外周神经病变、肾结石、胆结石等,EIM则指IBD患者中与胃肠道炎症病因相同、但表现于胃肠道外的炎症性病变。

典型的EIM一般累及肌肉骨骼系统、皮肤、眼部、肝胆管等,同时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者并不少见,并由此产生了“一个系统罹患EIM会增加其他系统EIM易感性”的假说。大部分情况下,IBD确诊后才表现出EIM,且EIM延长了IBD的持续时间,但有高达1/4的患者在IBD确诊前即表现为EIM,自EIM到IBD确诊时间间隔的中位数为5个月,某些病例间隔时间可高达25个月。

有鉴于此,临床医师准确识别并判断EIM意义重大。EIM的诸多表现中,皮肤病变尤其容易被临床医师及患者自己所发现,且根据临床表现、并排除皮肤的其他特异性病变后即可确诊。15%的IBD患者可见表现于皮肤的EIM,也有报道高于该比例,且相比UC来说CD患者更多见。有作者认为口腔溃疡属于肠道病变而不是肠道外表现,但由于口腔及口腔周围病变可以看成是连续性的,所以根据欧洲克罗恩病及结肠炎组织(EuropeanCrohn’sandColitisOrganization,ECCO)指南及其他文献,本文还是将其归为了EIM的皮肤表现。此外,除可以表现于口腔的迁移性CD外,口腔溃疡、牙周炎、齿龈炎等也可以不表现出IBD所特有的组织学表现。

IBD的皮肤表现

根据病因与潜在肠道病变的关系,IBD皮肤表现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特异性、反应性、相关性、治疗所致的皮肤病变。特异性病变是指与肠道病变组织病理学特点相同者,如肛周的肉芽肿性炎症;当然由于肛周与肛门关系密切,因此肛周CD一般并不认为是真正的EIM,而更倾向于是一种粘膜的连续性病变。因此ECCO指南中并未将其列为EIM。反应性病变指与肠道病变具有相同致病机制、但却并未表现为相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具体如坏疽性脓皮病时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相关性皮肤表现指的是与肠道病变并无相同的病因联系,但这类病变却多见于IBD患者,如结节性红斑,口腔溃疡;不过,目前尚未明确这些病变是否与肠道病变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治疗相关的皮肤表现是指IBD治疗中免疫介导的副作用;这是一个较新的表现,但却可以发生于任何类型的抗TNF治疗方案中,且与潜在的IBD活动性无关。

由于不归属于EIM,所以迁移性CD没有列入上表内。

部分病例图示

图1.坏疽性脓皮病(a)及口缘坏疽性脓皮病(b):单发、向深部生长的溃疡,伴脓性物质;(a)为胫骨处;(b)炎性表浅溃疡可见气孔。

图2.Sweet’s综合征:腿部红斑,软垫样结节。

图3.结节性红斑:位于胫骨前表面的双侧、对称性、高于皮面的红斑,疼痛性皮下结节。

图4.口腔阿弗他溃疡:多发性圆形及卵圆形、界清的溃疡,基底呈黄色伪膜性改变,边界呈红色。

图5.抗TNF所致皮肤病变:手掌处鳞屑状红斑及脓疱。

总之,IBD在皮肤的表现并不罕见,且其表现比较宽泛:可自轻度、容易治愈的病变如结节性红斑,直至比较严重、可致患者极度虚弱的坏疽性脓皮病不等。出现IBD相关的皮肤病变,临床医师应做如下考虑:首先,作为IBD的皮肤表现,有并不算少的一部分患者会出现于IBD症状之前,因此在无IBD相关症状时应注意对患者进行IBD的相关筛查;其次,由于这类症状大多与肠道病变的活动性平行,因此即使无肠道相关症状,也应注意检查肠道病变。此时,对IBD积极治疗才是关键,对于病变较重者则可以考虑旨在直接针对EIM的抗TNF治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抗TNF治疗有效者反而会出现皮肤反应,因此提醒IBD专科医师必要时应请求皮肤科专家会诊。

参考文献

GreuterT,NavariniA.SkinManifestationsofInflammatoryBowelDisease[J].Clinicalreviewsinallergyimmunology,.DOI:10./s---4

(校审:欧阳春晖夏璐)

医师简介

王强

硕士研究生,病理主治医师,工作于湖北省医院。参与《甲状腺病理诊断》、《常见误诊病理图谱》、《临床病理学热点解读》的编撰,以及《IntraoperativeFrozenSections:DiagnosticPitfalls》、《AtlasofNeoplasticPulmonaryDisease:Pathology,Cytology,EndoscopyandRadiology》、《HistologyforPathologists》、《BiopsyinterpretationoftheProstate》等著作的翻译。

为了更快更好地向各科医师推广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治过程中的各种理念和经验,爱在延长炎症性肠病基金会(CCCF)特开设“CCCF医师笔记”栏目,向所有对IBD有兴趣有经验的CCCF医师征集IBD相关文章(包括病例、综述、会议报道、读书笔记等)。征集文章经CCCF专家工作组审核通过后刊登在“爱在延长炎症性肠病







































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yhsw/24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