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预警因子LpPL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心血管病死亡率居城乡居民总死因的首位,且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趋势。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cardiovasculardiseases,ASCVD)是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一组累及全身的疾病总称,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源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周围动脉疾病等,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

首先,通过一组漫画了解一下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主要致死和致残原因。由于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体力活动不足、不合理膳食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广泛流行,疾病负担日渐加重,防治ASCVD及其危险因素刻不容缓。ASCVD基层管理是目前最有效的心血管疾病预防策略,而且在资源并不充足的基层医疗机构具有可行性。

------

ASCVD是指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一组累及全身的疾病总称,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源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周围动脉疾病等。尽管不同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同,但其病因、危险因素和发生机制基本相同,除血脂异常外,炎症和氧化应激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共识和指南均建议采用传统危险因素为基础的模型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短期和长期风险,但是,仅采用传统危险因素这种方式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危险因素相同的个体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风险存在差异,某些不具备传统危险因素的患者仍然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接受足量他汀等药物治疗的患者也会有残留风险等。

生物标志物被认为是传统危险评估的重要补充手段!!!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phospholipaseA2,Lp-PLA2)是具有血管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研究发现Lp-PLA2可作为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FDA批准Lp-PLA2用于预测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风险。

Lp-PLA2是磷脂酶超家族的亚型之一,也被称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由血管内膜中的巨噬细胞、T细胞和肥大细胞分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Lp-PLA2表达上调,并且在易损斑块纤维帽的巨噬细胞中强表达。Lp-PLA2可水解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中的氧化磷脂,生成脂类促炎物质,如溶血卵磷脂和氧化游离脂肪酸,进而产生多种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包括内皮细胞死亡和内皮功能异常,刺激黏附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产生。这些物质可通过趋化炎症细胞进一步产生自我强化的循环,生成更多促炎物质。

释放到血液循环中的Lp-PLA2主要与富含载脂蛋白B的脂蛋白结合,低密度脂蛋白占80%,其余与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中,Lp-PLA2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水平呈正相关。

近年来,由于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认识也愈加深入,从炎症的角度去认识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大大拓展了这类疾病可能的诊断和治疗途径。

------

一、Lp-PLA2与冠心病的研究证据

32项前瞻性研究包括患者的荟萃分析纳入了无心血管疾病、稳定性心血管疾病和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结果显示Lp-PLA2水平与冠心病和血管性死亡呈线性对数相关。研究提示随着Lp-PLA2水平升高,冠心病和卒中风险增加,尤其是老年人和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人群。

1,无症状高危人群:

Lp-PLA2对不同性别预测冠心病的价值不同(WOSCOPS研究、WHS研究);

Lp-PLA2水平可预测健康中年人群冠心病的风险(ARIC研究);

Lp-PLA2是老年人冠心病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RanchoBernardo研究);

Lp-PLA2主要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他汀类调脂药物能显著降低Lp-PLA2血浆水平(PRINCE研究、JUPITOR研究);

2,稳定性冠心病:

Lp-PLA2水平可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复发风险(PESCE研究)。随着Lp-PLA2水平升高,复合心血管疾病事件如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心绞痛住院或卒中发生率明显升高;

Lp-PLA2水平是非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Brilakis研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Lp-PLA2薯片与病变程度相关,且Lp-PLA2升高与心血管事件的高发生率相关;

在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中,Lp-PLA2水平与冠心病风险明确相关;

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导致急性血栓事件的主要机制

Lp-PLA2是导致斑块易损性增加的重要原因。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中Lp-PLA2水平较高;

ACS急性期患者的Lp-PLA2水平与预后相关性并不一致,提示Lp-PLA2可能不受急性炎症事件的影响,而是血管炎症的特异性指标;

------

二、Lp-PLA2与卒中的研究证据

Lp-PLA2水平与首次卒中风险相关(Rotterdam亚组研究、ARIC研究);

Lp-PLA2水平可预测卒中复发的风险(中国卒中二级预防研究);

Lp-PLA2作为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的标志物,可以识别粥样硬化狭窄为主要机制导致的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卒中事件,Lp-PLA2水平较高代表疾病复发风险较高。

三、Lp-PLA2临床应用建议

基于研究证据和国际指南的建议,推荐以下人群可检测Lp-PLA2水平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

1,无症状高危人群的筛查: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等危险的人群,在传统危险因素评估的基础上,可检测Lp-PLA2以进一步评估未来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已接受他汀治疗且胆固醇水平控制较好的患者,Lp-PLA2水平可提高心血管病事件风险预测价值。

3,发生急性血栓事件的患者,包括ACS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患者,Lp-PLA2有助于远期风险评估,如与hs-CRP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价值。------

--Lp-PLA2结果解读--

Lp-PLA2生理变异很小,基本不受体位改变和日常活动的影响,标本采集无需固定体位和时间,无需空腹。

建议:

Lp-PLA2<μg/L,为正常水平;

Lp-PLA2介于-μg/L,为中度升高;

Lp-PLA2≥μg/L,为明显升高。

需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尚无大规模Lp-PLA2水平人群研究及适合国人的参考区间报道,有小规模研究提示Lp-PLA2水平μg/L为正常,如μg/L提示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临床可通过测定血清血浆Lp-PLA2活性和质量浓度两种方式反映Lp-PLA2水平,推荐测定血清Lp-PLA2质量浓度。

---小结---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年)》提到力争年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年降低10%,心血管疾病早期排查尤为重要。Lp-PLA2作为一种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复发事件高风险患者的准确风险评估标志物更是符合了当代检验医学的需求。

目前,Lp-PLA2(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是心脑血管恶性事件高特异性风险预警权威指标,通过对这种标志物进行检测也能实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时诊断,有效提升预测能力。

---END---

版权声明: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dmyh/5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