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锋档案ACS合并卒中史,PCI术

卒中和ACS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

ACS合并卒中史的患者,如何平衡缺血和出血风险?如何选择抗血小板药物?

病例提供者:沈倩波解放军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院

患者,男性,54岁。主诉:搭桥术后6年,突发胸痛2小时。

现病史

患者自述年开始,活动出现心前区闷痛及向双上肢放射,伴气短出汗,持续数分钟休息可缓解。年12月冠脉造影提示右冠闭塞,前三叉重度狭窄。年3月在我院胸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年3月患者疲劳后再次出现心前区绞痛,3月4日造影显示回旋支桥血管近闭塞,4月15日予升动脉-回旋支桥血管置入XienceV4.0×1.88mm支架1枚。

年8月患者活动后症状再发,造影显示主动脉-回旋支桥血管支架内轻度内膜增生,主动脉-前降支桥血管处99%狭窄,远段近前降支处50%狭窄。

近日,患者20时晚饭后突感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左上肢放射痛,全身大汗、恶心。我院急诊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ST-T改变。后患者突发意识不清,心电图示室颤,立即给予电除颤,持续按压胸外,22时患者恢复意识。

既往史

年诊断为2型糖尿病。年4月头颅MRI显示左侧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多发性梗死,神经内科诊断为多发性脑梗。年9月11日行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

有输血史。吸烟史40余年,每日10支,未戒烟,无酗酒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7℃,脉搏: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86/40mmHg。神清,眼睑无水肿,双肺呼吸音清,四肢肌力、肌张力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CK:U/L,CK-MB:U/L,LDH:U/L,AST:U/L,ALT:47U/L。

心彩超: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左室下壁无明显运动,考虑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室前壁,前室间隔运动减低,评分2分。

心电图:

诊断

1、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IV级,冠脉三支病变,CABG术后;2、多发性脑梗塞;3、多发性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并狭窄;4、2型糖尿病。

风险评估

Grace评分:。

Crusade评分:65,高危。

术前、术中用药

1、阿司匹林肠溶片mg,2、氯吡格雷mg;3、利多卡因mg;4、去甲肾上腺素12mg。

其他:碘帕醇ml,普通肝素0U。

冠脉造影及PCI过程

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术区消毒铺巾,送入JL4、JR4造影管至左、右冠窦,均未见固有冠脉显影。

JR4造影管至升主动脉及前降支及回旋支桥血管开口,测压下于左前斜位、右前位造影显示:升主动脉-左旋支桥血管吻合口后支架闭塞,升主动脉-前降支桥血管近端支架闭塞,血流TIMI0级;造影管AL1.0亦未能探及右冠桥血管开口,非选择性造影见右冠桥血管通畅,血流TIMI3级。

沿外鞘管送入Guiding6FJR4至升主动脉-前降支桥血管口部,指引导丝Runthrough经桥血管至前降支远端,送入球囊Ryujin2.0×15mm至前降支桥血管原支架内,由远及近以6-12atm(30秒)预扩张4次,期间前后推注硝酸甘油注射液ug及替罗非班注射液8+5ml,撤除球囊。

复查造影,见桥血管支架入口附件残余血栓影并50%-75%狭窄,血流TIMI2级。

术中患者述心悸,出汗,监护示血压76/46mmHg,予多巴胺静滴后血压回至/56mmHg,心率次/分左右,停多巴胺静滴。术毕,患者未诉胸闷。

术后用药

1、地高辛片0.mgqd,2、螺内酯片20mgqd,3、呋塞米20mgqd,4、依折麦布10mgqd,5、曲美他嗪片20mgqd,6、瑞舒伐他汀10mgqd,7、阿司匹林肠溶片mgqd,8、氯吡格雷75mgqd,9、门冬胰岛素针6u(早餐前),6u(午餐前),4u(晚餐前),皮下注射。

临床思辨

血小板参与ACS和卒中病理的各个环节。尽管目前ACS和卒中领域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斑块愈合缓慢、病变持续进展等问题仍长期存在,易诱发血小板凝集、血栓形成,导致高再发风险。

长期抗血小板治疗能帮助促进斑块愈合和预防进展,降低再发风险,对ACS合并卒中患者至关重要。

脑血管和心血管系统是互相延续、交通的血管网络,两者病变的本质均为血管性疾病,卒中和ACS有共同的危险因素。ICH在发生机制上,可能是几种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综合作用所致。

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需平衡缺血和出血风险,降低缺血风险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平均缺血和出血风险,氯吡格雷是ACS合并卒中患者的一线选择。

CAPRIE研究表明:氯吡格雷较阿司匹林显著降低缺血风险14.9%。氯吡格雷降低卒中复发风险优于阿司匹林,且整体安全性和阿司匹林相当,ICH风险较阿司匹林低。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氯吡格雷用于ACS合并卒中/TIA史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

既往卒中的ACS患者缺血性风险高,应积极抗血小板治疗。总体来说,抗血小板治疗易引发出血,既往卒中史是颅内出血的危险因子。因此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是抗血小板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比阿司匹林和新型P2Y12抑制剂,氯吡格雷疗效和安全性更具优势,为ACS合并卒中患者的一线选择。

卒中患者体内血小板激活因素较多,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血栓发生率较高,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为缺血性脑卒中常用药物,两者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药治疗。

另外针对这位患者,之前出院后常自行停药。抗血小板治疗间断,极易引起病情复发,所以该类患者的依从性也非常重要。

用药小贴士

REACH研究显示,既往有卒中/TIA病史的ACS患者较无此既往史者,出血风险显著增高,尤其是出现非致死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达76%。

GulfRACE-2登记研究显示,ACS继发卒中者,出血风险显著升高。同时,有研究显示既往有卒中史(尤其是卒中史≤1年)的ACS患者颅内出血风险增加。

CHARISMA研究亚组分析显示,既往有卒中/心肌梗死/症状性PAD的ACS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实现临床净获益,同时不增加包括颅内出血在内的严重出血风险。

纳入9项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与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相比,氯吡格雷在预防卒中方面更具优势,颅内出血的风险更低。

年ACCF/AHA对《UA和NSTEMI诊疗指南》进行了更新,指出既往有卒中/TIA的患者使用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需警惕颅内出血的发生风险。同时,指南明确表示普拉格雷不可用于既往有卒中/TIA的患者。

赞赏

长按







































甲氧胺福林
上海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yhsw/2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