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醒,下文只代表笔者观点
年12月24日,碰见一个就诊者,男性,29岁,未婚。申请单写着心电图异常,被告知行冠状动脉CT检查。常规行检查前谈话,我详细问询了这位受检者的情况。他自述是因为心率快,自觉心悸来就诊的。
大家想一想他会不会是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CT检查被过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见,很多机构将冠状动脉CT检查作为健康体检的常规项目,就像拿PET-CT做健康体检一样。当然,也有很多冠心病风险非常低的人,或者病情稳定且无相关临床表现的冠心病患者、特别是接受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为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有无加重,每年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这也是不必要的、不合理的。冠状动脉CT检查的辐射剂量大,而且需要使用对比剂,后者还可以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对比剂肾病。
我有时在考虑一个问题: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为患者服务的。人反而被技术绑架,当然,到底是被技术绑架,还是被金钱绑架,这是个tobeornottobe的问题。
冠状动脉CT是冠心病的筛查而非诊断性手段。它主要用于冠心病中等危险人群的冠心病风险评估和筛查。而它的过度使用是用于低危人群,尤其是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小于40岁的就诊者、绝经前的女性。这些患者的胸闷、胸痛、心悸、后背痛、多汗、乏力、喜长出气、觉得气不够用等不适,可能大多为焦虑或抑郁或者心脏神经官能征或者其他疾病引起的不适。而现在临床普遍不重视问诊,也无时间问,只要有上述症状,上来就开冠状动脉CT检查。患者心里又没有底,很容易同意接受检查。有的患者甚至一年做2-3次冠状动脉CT。我特别提醒中青年女性,不要盲目做冠状动脉CT检查。与同年龄的男性和老年女性相比,做冠状动脉CT的必要性小得多。
把握住以下两点就可以不必做CT:
(1)冠心病的风险低;
(2)症状不是心绞痛(心绞痛的诊断是症状学诊断)。
还有澄清一个概念:我写报告经常会写冠状动脉硬化。有的患者就问:我是不是得了冠心病?
那冠状动脉硬化是不是冠心病?
首先我们了解下冠心病的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发生的粥样硬化而引起管腔的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也称之为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最常见的类型。冠状动脉硬化不一定是冠心病,两者是有区别的。冠状动脉硬化只是冠状动脉出现了稳定的硬化斑块,就像自来水管生锈样,只要未造成严重狭窄或虽然狭窄,没有引起心肌缺血的诱因出现,就不会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
还有心电图的ST-T波改变也不一定是冠心病
心电图ST-T改变并不意味着就有心脏病
心电图ST-T段改变包括T波改变和ST段改变。心电图T波改变的原因很多。如果仅仅是单纯的T波改变而没有其他心电图的异常,自己又没有什么症状,并且以往没有“心脏病”史和别的健康问题,年轻人的单纯T波改变往往是一种正常变化,大可不必太紧张。ST-T改变并不具有诊断的特异性,影响ST-T改变的疾病与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检查技术上的原因,如心电基线不稳;呼吸与进餐的影响;药物如洋地黄等的影响;电解质影响,如血钾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心理状态的压抑与焦虑;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左心室肥厚、预激综合征、心肌炎、心肌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等。
还应注意的是,健康人中也可出现ST-T改变。正常人中有ST段异常的约占10-30%,T波改变者约占15-20%,尤以女性、特别是中青年女性(尤其绝经期前)更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