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结果公布0220循环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地方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病史+影像学检查

Case1、男,71岁,反复胸痛半年

Case2、男,68岁

Case3、男,45岁,反复胸闷半月

Case4、男,2岁

编辑/校对:周佳莹/彭丹丹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ngenitalCoronaryArteryFistula

一、定义

冠状动脉瘘(coronaryarteryfistula,CAF):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与某一心腔或大血管之间存在异常通道,使冠状动脉血流绕过心肌毛细血管床而产生分流,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冠脉造影其检出率为0.2%~0.25%,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8%~0.40%,而在普通人群的发病率仅为0.%。

它是冠状动脉及其分支与心室腔或肺动脉、冠状静脉窦或其他静脉之间存在异常连接的一种解剖畸形,异常血管常迂曲、扩张,可为均匀性扩张,亦可为局限性瘤样扩张,常影响正常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从而产生心肌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即心肌窃血症。

二、发病机制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由于发育过程中,心肌小梁窦状间隙发育异常所致;

?解释一:冠脉血管形成是通过成血管细胞生长,在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下侵入心肌内,进而与心肌内毛细血管相通。伴随着来源于心外膜的正在发育的冠状血管的入侵,发育中的肌小梁致密化进一步增厚、最终关闭。如果局部肌小梁致密化不全,该处窦状隙无法关闭,则会导致心外膜侵入心肌内的血管与窦状隙相通,在灌注压力作用下逐渐形成冠状动脉与心腔/血管间的异常交通。

?解释二:在胚胎期,从肺动脉干上生长出的血管芽与心外膜下塑形后的冠状动脉连通,进而为心肌输送部分营养,保证心肌正常发育。出生后,由于肺动脉压力骤然减低,这些血管通常都将退化掉。如在某些影响因素作用下,没有退化,在压力、容量等刺激因素下,会导致冠状动脉流向肺动脉或右心系统冠状动脉持续灌注压力增高,从而形成冠状动脉瘘。

?获得性冠状动脉瘘可因心脏外伤、医源性损伤(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动脉粥样硬化、感染性心内膜炎、血管炎、肿瘤侵蚀后天因素。

三、症状及体征

?取决于瘘道的压力及注入的位置;

?瘘的压力—瘘道的大小、曲折程度、长度;

?注入的位置—左向右分流:血液经冠状动脉瘘流入体循环的静脉系统或右心系统,使左右心室的容量负荷同时增大;左向左分流:血液经冠状动脉瘘流入肺静脉或左心心腔,仅引起左心腔容量负荷增大;

?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和乏力;并发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房颤、室性心律失常、慢性或急性心肌缺、心肌肥厚、心肌梗死、继发性心脏瓣膜返流、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冠状动脉瘤等;伴发畸形,包括法洛四联症、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以及合并其他冠状动脉疾病;

?体格检查:部分患者在胸骨左缘可听到连续性杂音,甚至可以们及震颤,也可能发现心脏浊音界大。存在较大冠状动脉瘘的患者中可能发现水冲脉。年幼时患者多无不适,其症状常发生于中年以后。CAF临床表现多样,临床易误诊;

?先天性肺动脉缺如患者,伴发多发冠状动脉瘘为肺提供血流。

四、冠状动脉瘤

?通常定义为血管直径超过相邻冠状动脉最大径的1.5倍。当冠状动脉瘤的最大径超过5cm就称为巨大冠状动脉瘤。

?成人中冠状动脉瘤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儿童中最常见的病因则为川崎病。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冠状动脉瘤的检出率为0.3-4.9%。因此冠状动脉瘘合并冠状动脉瘤的病例显得极为罕见;

?目前报道的大多数冠状动脉瘘伴冠状动脉瘤的病例为先天性,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持续暴露于较高的血液及大量血流冲击下导致(在靠近瘘口部位血管呈瘤样扩张,这可能与瘘口前存在狭窄、湍流形成、血流冲击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有关);

?在报道的冠状动脉瘤中,所在位置更常见于心房周围。可能是由于心房周围的压力较心室周围低。

五、解剖及分型

?冠状动脉瘘可起自冠状动脉的主干或终末端,其中50-60%起自右冠状动脉,还有25-42%起自左前降支,18.3%起自回旋支,1.9%起自对角支,0.7%起自左冠状动脉主干或回旋支末端分支。单一的冠状动脉瘘最为常见,占多74-90%;多发的冠状动脉瘘占10.7-16%,而起自双侧冠状动脉者占4-18%。

?冠状动脉瘘瘘入部位中,右侧心腔或其相连的血管明显较左侧的多。其中瘘入肺动脉的占15-20.2%,右心室占14-40%,右心房占19-26%,左心室占2-19%,左心房占5-6%,冠状静脉窦占7%,上腔静脉占1%。起自双侧冠状动脉的冠状动脉瘘多瘘入肺动脉(占双侧冠状动脉瘘的56%)。冠状动脉瘘直接与心腔交通是一种更为罕见的先天性血管畴形,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检出率仅为0.08-0.3%,其中90%引流至右侧心腔,余下的引流至左侧心腔或双侧心腔。

六、解剖特点及影像分型

?根据瘘口引流位置分型:

I型:引流入右心;II型:引流入右心室;III型:引流入肺动脉;IV型:引流入左心房;V型:引流入左心室。

?Wearn将冠脉心腔瘘分三型:

I型:动脉心腔型;II型:动脉窦状隙型,动脉与心肌窦状隙网相交通;III型:动脉毛细血管型,冠状动脉注入毛细血管,通过心最小静脉与心腔相通。

?根据造影影像进行分型:

A型(近端型):冠状动脉瘘近端冠状动脉扩张,远端冠状动脉正常;B型(远端型):冠状动脉全程扩张,瘘起源于其中一个分支血管处(终末动脉型),而相邻的分支动脉均正常;A型冠状动脉瘘在心外膜直接结扎瘘,确保远端正常分支血流,或者可以在瘘的近端与远端结扎,旷置瘘起源段的冠状动脉;B型冠状动脉瘘则通常需要在体外循环下,对瘘进行外科缝合。

七、影像学表现

冠脉扩张诊断标准:

5岁儿童其左右主冠状动脉内径应3mm;5-15岁儿童其左右主冠状动脉内径应4mm。如大于以上标准,则为扩张。成人左主干及右冠状动脉内径正常为3-6mm,6mm者为扩张。

CTA显示:异常血管扩张并迂曲、延长,局部可呈瘤样扩张、瘤壁钙化、瘤内血栓。瘘口大、分流量多时,血管扩张程度更重。结合MPR和MIP,可清晰显示异常血管的起源、行径,准确判断瘘口血流汇入部位、瘘口数目以及与周围结构的二维关系,容积再现重建图像(VR)直观显示异常血管走行以及与邻近大血管、心腔等的空间关系,为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八、治疗

?手术封闭冠状动脉瘘;

?介入导管下封闭瘘;

?内科保守治疗并密切随访(同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绞痛原则,慎用硝酸酯类);

?伴有冠状动脉瘤的冠状动脉瘘患者,鉴于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倾向于行手术治疗,尤其是伴有巨大、囊性、快速增长的或引起临床症状的冠状动脉瘤的患者,应行手术治疗。

回复“bl”查看全部病例索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yhsw/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