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膳食脂肪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关系。膳食脂肪总量是影响血清胆醇浓度,产生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中,建议年龄45岁以上的膳食脂肪供给量应占总能量20%~25%,才能维护心血管健康。为了能够让大家对心血管疾病有更好的了解,下面回头鱼小编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体内脂质物质对心血管的影响:血浆胆固醇水平的升高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动脉硬化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大量的研究已表明,动脉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动脉硬化多发国家居民血清胆固醇浓度比低发地区人群要高得多;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且膳食胆固醇过高导致的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一致。其原因是肠黏膜对胆固醇吸收比较低,食品固醇量越高,吸收也相应增加,但不呈直线相关。食品胆固醇对内源性胆固醇合成有反馈作用,当食品胆固醇摄入较多时,则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体内脂肪增多有助于胆固醇吸收,因此低胆固醇膳食同时应为低脂肪膳食。还有一种植物固醇,特别是谷固醇结构与胆固醇相似,不易被吸收,且有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吸收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科学家研究表明,血脂水平不仅与动脉硬化的发病率有关,还与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等亦有明显相关。过多地摄入饱和脂肪酸亚油酸是人体一种必需脂肪酸,也是合成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原料,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抑制凝血过程,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体内饱和脂肪突然增加是的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因此生活饮食中应注意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膳食比例。膳食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即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的含量,同时减少饱和脂肪酸供给,血清胆固醇能够逐步下降,并有降低血液凝固趋势。当摄入饱和脂肪酸增高时,血胆固醇上升,而增加亚油酸可阻止胆固醇增高。反式脂肪酸与甘油三酯上升反式脂肪酸对于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接近饱和脂肪酸的作用,不同于饱和脂肪酸的是不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而使高密度脂蛋白增加,增加脂质破坏心血管系统的危险,而甘油三酯常伴随有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如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代谢异常或有其他代谢紊乱也可伴有血液凝固和纤维素溶解状态的改变,而这些改变能直接产生动脉硬化。体内磷脂增加人体中的磷脂主要在肝内合成,以结合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卵磷脂是血浆主要成分。卵磷脂使胆固醇酯化形成胆醇酯,酯化作用增强时,胆固醇不易在血管壁沉积,或使血管壁的胆固醇转人血装而排出体外。其中大豆卵磷脂可以有效地降低血胆固醇浓度,还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可以维护心血管健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