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章镇痛药
主要包括: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美沙酮,芬太尼,二氢埃托啡,喷他佐辛,布托啡诺,曲马多,布桂嗪,延胡索乙素及罗通定,纳洛酮
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药
主要包括:
v水杨酸类(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双水杨酯)
v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v吲哚类(吲哚美辛)
v芳基乙酸类(双氯芬酸)
v芳基丙酸类(布洛芬)
v烯醇酸类(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氯诺昔康)
v吡唑酮类(保泰松)
v烷酮类(萘丁美酮)
v异丁芬酸类(舒林酸)
二、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药
主要包括: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尼美舒利、别嘌醇、丙磺舒、磺吡酮、苯溴马隆、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抗炎作用
可缓解急性期疼痛,机制:与微管蛋白结合,引起微管蛋白解聚,中断粒细胞迁移,抑制急性发作局部的粒细胞浸润;与纺锤体结合阻断细胞分裂;抑制白三烯的合成与释放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中毒时出现水样腹泻及血便、脱水、休克;对肾及骨髓也有损害作用。
二十一章离子通道类
作用于钠通道的药物: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局部麻醉药、抗癫痫药
作用于钾通道的药物:
1)钾通道阻滞药(见第二十二章和第三十七章)
2)钾通道开放药
钙通道阻滞药分类:
选择性作用于L型钙通道:
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尼莫地平等
苯并噻氮卓类:地尔硫卓、克仑硫卓、二氯呋利等
苯烷胺类:维拉帕米、加洛帕米、噻帕米等
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滞药:普尼拉明、苄普地尔、卡罗维林、氟桂利嗪等
钙通道阻滞剂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钙通道阻滞药与通道上受体结合后,通过降低通道的开放概率减少外钙离子内流量,通道开放概率越高,阻滞剂与其结合能力越强。
1、对心肌的作用:
负性肌力
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
2、对平滑肌的作用
明显舒张血管(主要是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及侧支循环量,治疗心绞痛有效)
尼莫地平舒张脑血管作用较强,增加脑血流量
舒张外周血管,解除痉挛,用于治疗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
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较明显,较大剂量也能松弛胃肠道、输尿管及子宫平滑肌
3、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减少钙离子内流,减轻钙离子超载所造成的动脉壁损害
抑制平滑肌增殖和动脉基质蛋白质合成,增加血管壁顺应性
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
硝苯地平增加细胞内cAMP,提高溶酶体酶及胆固醇酯的水解活性,降低细胞内胆固醇水平
4、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对红细胞的影响:Ca+增加,细胞膜脆性增加,外力作用下易发生溶血,Ca+能激活磷脂酶使磷脂降解,破坏膜的结构。钙通道阻滞药抑制钙离子内流,减轻钙离子超负荷对红细胞的损伤
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抑制TXA2的产生和由ADP、肾上腺素及5-HT等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
5、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排钠利尿,对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的同时,增加肾血流
1、高血压。二氢吡啶类药物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卡地平、尼莫地平等扩张外周血管作用较强,为控制高血压常用药。
兼有冠心病患者,选用硝苯地平为宜;
伴有脑血管病,应用尼莫地平;
伴有快速型心律失常,最好选用维拉帕米
2、心绞痛
1)变异型:常在夜间或早晨发作,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硝苯地平疗效最佳
2)稳定型:常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劳累时发作。三类钙通道阻滞药均可使用
3)不稳定型:较为严重,昼夜均可发作,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破裂及冠脉张力增高所引起。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疗效较好,硝苯地平宜与β受体阻断药合用
3、心律失常。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后除极触发活动所致的心律失常
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减慢心率作用较明显,硝苯地平较差,甚至反射性加快心率,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4、脑血管疾病。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预防由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及脑栓塞。
5、其他。用于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硝苯地平和地尔硫卓可改善大多数雷诺病患者的症状,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还可用于支气管哮喘、偏头痛等;维拉帕米可缓解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临床用于肿瘤耐药性逆转剂
相对较安全,选择性较低。
常见颜面潮红、头痛、眩晕、恶心、便秘等。维拉帕米及地尔硫卓严重不良反应有低血压及心功能抑制。
表格看不清的小伙伴可以复制下方链接获取文档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