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美芯片之争,终于有人说出了真相

来源:老和山下的小学僧

芯片,以储量最丰富成本最廉价的二氧化硅为原料,成就了这个星球的科技之巅,颁一枚最佳逆袭奖,实至名归!

在中国与外国这两国的较量中,芯片常常引得众人口水战,究竟是中国已经吊打外国,还是外国仍然摁着中国?今天咱就试着捅一捅这马蜂窝。

核心技术到底是个啥

技术研发有三条铁则:无论搁谁,研发就是烧钱烧时间,这是根本;无论搁谁,有需求或者认为有需求才会投入研发,这是动机;无论搁谁,研发第一步必然是探究已有的同类技术,俗称山寨。

把技术拆一拆,大概就这么几样东西:设计、材料、生产设备,而设备本身也是设计和材料,所以归根结底,技术可以笼统地说成材料加设计。

结合这两条,先看几个例子。

比如,独步武林的架桥机,把这台设备的每一个零件都拆了,每一个细节都抄下来,再烧几个亿试几年错,“山寨”一台架桥机对几个工业大国来说并不难。那为啥外国人不山寨呢?因为需求不大,烧出来只能当玩具。

再比如,美帝登月的土星五号火箭,至今无人超越,很多人因此就说中国火箭落后美帝五十年。但是别忘了,咱们是和今天的美帝一起落后曾经的美帝,这显然有点说不通。其实原因无比简单,当年登月是政治需求,属于冲动消费,完全是亏本买卖,有点像郑和下西洋。后来需求没了,土星五号也就跟着一块消失了。

假设,咱们硬要山寨一台土星五号有多大把握?若是像煮茶叶蛋那么搞,倾全国之力,不出2年,妥妥的。别抬杠,没人再去埃及造金字塔,总不能说现在的建筑水平不如古埃及吧?

中国有着这颗星球上最旺盛的基建需求、工业化需求、国防需求,由这些需求催生出的各种技术,只要不需烧太多时间的,甭管外国有没有,甭管山寨还是原创,甭管投入有多大,基本全拿下了。

这类由大投入大需求构成的技术门槛,也能筑成实打实的核心技术。只要你能造出别人造不了的东西,就算核心技术。于是,我们可以给中外两国第一阶段的较量下个结论:

如果把所有技术堆成一个金字塔,除了塔尖那一点之外,中国几乎可以单挑整个外国,尤其在某些大需求大投入的领域更是完虐外国,如填海造岛、高铁、火箭振动台等。

那塔尖还剩了啥?当然是需要烧很多时间的技术,塔尖的较量有些复杂,再举例子。

飞机发动机涡轮叶片,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说的就是这玩意儿。如果叶片不够结实,油门踩狠了就得散架。

这怎么山寨呢?一块材料拿到手,要测出其中的成分及比例,也就几顿饭的功夫。进一步,想要知道不同原子之间的排列规则,过程稍微复杂一点,但几天下来基本也摸透了。

你以为这样就山寨完成了吗?不,这才开始,你得找到一种让不同原子按特定顺序排列的方法,这过程完全两眼一抹黑,要烧的时间相当长。这好比,番茄炒蛋的成分可以告诉你,但你做的菜就是没我做的好吃。

这种由烧时间烧出来的技术门槛,也只能靠烧时间去慢慢追赶,这类核心技术往往都是材料。可以说,任何牛逼设备,你拼命往细拆,最终发现都是材料技术。(当然,也有特例,比如氢弹)

比如,作为“工业之母”的高端机床,咱基本和国足一个水平,只能仰望日本德国瑞士。最大的限制就是材料,高速加工时,主轴和轴承摩擦产生热变形导致主轴抬升和倾斜,刀具磨损导致的误差,等等,所以加工精度极高的活,咱们还是望“洋”兴叹。

材料技术有时还要点运气。金属铼,这玩意儿和镍混一混,做出的涡轮叶片吊炸天。铼的全球探明储量大约吨,稀少程度排自然界第三,主要分布在欧美,这种战略物资,妥妥被美帝禁运。中国前几年在陕西发现一个储量吨的铼矿,马上拼了命烧钱,苦逼生活才有了起色。

金属铼产量分布图

稀土永磁体,就是用稀土做的磁铁,能一直保持磁性,用处大大的。高品位稀土矿大多分布在中国,所以和“磁”相关的技术,很多是外国抱着中国大腿,美帝也不例外,比如磁约束核聚变、太空暗物质探测等。

非线性光学晶体,中国在九十年代就已经世界领先,并在十来年前对美帝实施了禁运,年美帝终于打破中国技术封锁,生产了第一块KBBF晶体。不要怀疑本僧拿错了剧本,不然你以为中国的激光武器、光量子通信从哪里来的?

如果我们继续罗列就会发现,应用宽泛的材料,中国大多还是落后外国,而一些细分领域,中国已经逐步领先。呃,这么说还是太笼统,咱来点数据。

小盆友们坐端正,重点来了!这种关键核心材料,全球总共约种。整个人类的核心科技,某种程度上说,指的就是这种材料,其中32%国内完全空白,52%依赖进口,在高端机床、火箭、大飞机、发动机等尖端领域比例更悬殊,零件虽然实现了国产,但生产零件的设备95%依赖进口。

这串数据是在年的一次官方论坛上火起来的,但仔细考证了一下,应该是工信部在年的调查报告,如今的情况据说已经大幅度改善。

说则小道消息,就在前阵子,山上有位老僧去北京开会,回来对本小僧一阵感叹:这兔子怕是急眼了,居然要投****亿在**、**领域,要求在*年内达到****,而且还要****。本僧弱弱问了句:能行吗?老僧若有所思,良久,缓缓吐了一句:时间紧,任务重。

无论怎么说,在塔尖的较量,中国虽然势头很猛,但仍明显处于下风。

好奇一下,这种材料长啥样呢?巧了,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年版)》入选了六大类材料,也是种!里面好几个都和芯片有关。

为了严谨点,这儿说的核心技术,不包括和生物有关的技术,如医药、农业等等。但凡和生物有关的,往往是另一回事!

举个粒子,电影《药神》里治疗慢粒白血病的格列卫,成份甲磺酸伊马替尼,生产制造并不难,不然三哥也不会这么轻易做出仿制药,难的是怎么知道甲磺酸伊马替尼有这作用。

还有一些技术的门槛并非来自技术本身,比如:软件。这几乎是纯设计类技术,压根用不到材料,为啥操作系统还是被人吊打?假设你的操作系统比安卓好十倍,但没有人会用一台没有App的手机,为啥没App啊?对不起,没有公司会为一个没有用户的系统开发App。

这个死循环看明白了吗?除非有一天谷歌不让中国手机用安卓,那才是国产操作系统的春天。软件的门槛经常是来自于市场惯性。

绕的有点远了,芯片从一块石头练就霸王之躯,涉及的核心技术不是一般的多。为了便于小盆友理解,这话得从原理说起。

芯片原理和量子力学

很多文盲觉得量子力学只是物理学家的数学游戏,没有应用价值,呵呵,下面咱给计算机芯片寻个祖宗,请看示范:

导体,咱能理解,绝缘体,咱也能理解,小盆友们第一次被物理整懵的,怕是半导体了,所以先替各位的物理老师把这债还上。

原子组成固体时,会有很多电子混到一起,但量子力学认为,2个相同电子没法待在一个轨道上,于是,为了让这些电子不在一个轨道上打架,很多轨道就分裂成了好几个轨道,这么多轨道挤在一起,不小心挨得近了,就变成了宽宽的大轨道。在量子力学里,这种细轨道叫能级,挤在一起变成的宽轨道就叫能带。

有些宽轨道挤满了电子,电子就没法移动,有些宽轨道空旷的很,电子就可自由移动。电子能移动,宏观上表现为导电,反过来,电子动不了就不能导电。

好了,我们把事情说得简单一点,不提“价带、满带、禁带、导带”的概念,准备圈重点!

有些满轨道和空轨道挨的太近,电子可以毫不费力从满轨道跑到空轨道上,于是就能自由移动,这就是导体。不过一价金属的导电原理稍有不同,它的满轨道原本就不太满,所以电子不用跑到空轨道也能移动。

但很多时候两条宽轨道之间是有空隙的,电子单靠自己是跨不过去的,表现为不导电。但如果空隙的宽度在5ev之内,给电子加个额外能量,也能跨到空轨道上,跨过去就能自由移动,表现为导电。这种空隙宽度不超过5ev的固体,有时导电、有时不导电,所以叫半导体。

如果空隙超过5ev,那基本就得歇菜,正常情况下电子是跨不过去的,这就是绝缘体。当然,如果是能量足够大的话,别说5ev的空隙,50ev都照样跑过去,比如高压电击穿空气。

到这,由量子力学发展出的能带理论就差不多成型了,能带理论系统地解释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本质区别,即,取决于满轨道和空轨道之间的间隙。学术点说,取决于价带和导带之间的禁带宽度。

这里有个问题,一旦细轨道变少了,能不能挤成宽轨道就不好说了,所以能带理论本质上是一个近似理论,不适用于少量原子组成的固体。

半导体离芯片原理还很遥远,别急。

很明显,像导体这种直男没啥可折腾的,所以导线到了今天仍然是铜线,绝缘体的命运也差不多。

半导体这种暧暧昧昧的性格最容易搞事情,所以与电子设备相关的产业基本都属于半导体产业,如芯片、雷达。

下面有点烧脑细胞。

基于一些简单的原因,科学家用硅作为半导体的基础材料。硅的外层有4个电子,假设某个固体由个硅原子组成,那么它的满轨道就挤满了个电子。这时,用10个硼原子取代其中10个硅原子,而硼这类三价元素外层只有3个电子,所以这块固体的满轨道就有了10个空位。这就相当于在挤满人的公交车上腾出了几个空位子,为电子的移动提供了条件。这叫P型半导体。

同理,如果用10个磷原子取代10个硅原子,磷这类五价元素外层有5个电子,因此满轨道上反而又多出了10个电子。相当于挤满人的公交车外面又挂了10个人,这些人非常容易脱离公交车,这叫N型半导体。

现在把PN这两种半导体面对面放一起会咋样?不用想也知道,N型那些额外的电子必然是跑到P型那些空位上去了,一直到电场平衡为止,这就是大名鼎鼎的“PN结”。(动图来自《科学网》张云的博文)

这时候再加个正向的电压,N型半导体那些额外的电子就会源源不断跑到P型半导体的空位上,电子的移动就是电流,这时的PN结就是导电的。

如果加个反向的电压呢?从P型半导体那里再抽电子到N型半导体,而N型早已挂满了额外的电子,多出来的电子不断增强电场,直至抵消外加的电压,电子就不再继续移动,此时PN结就是不导电的。

当然,实际上还是会有微弱的电子移动,但和正向电流相比可忽略不计。

如果你已经被整晕了,没关系,用大白话总结一下: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单向导电的PN结,然后呢?把PN结两端接上导线,就是二极管:

有了二极管,随手搭个电路:

三角形代表二极管,箭头方向表示电流可通过的方向,AB是输入端,F是输出端。如果A不加电压,电流就会顺着A那条线流出,F端就没了电压;如果AB同时加电压,电流就会被堵在二极管的另一头,F端也就有了电压。假设把有电压看作1,没电压看作0,那么只有从AB端同时输入1,F端才会输出1,这就是“与门电路”。

同理,把电路改成这样,那么只要AB有一个输入1,F端就会输出1,这叫“或门电路”:

现在有了这些基本的逻辑门电路,离芯片就不远了。你可以设计出一种电路,它的功能是,把一串1和0,变成另一串1和0。

一不小心,我们就得到了芯片运算的本质:把一串1,0,变成另一串1,0。

简单举个例子,在左边输入,在右边输出,这就算完成了一次运算。

我们来玩个稍微复杂一点的局:

左边有8个输入端,右边有7个输出端,每个输出端对应一个发光管,7个发光管组成一个数字显示器。从左边输入一串信号:0000,经过中间一堆的电路,使得右边输出另一串信号:。1代表有电压,有电压就可以点亮对应的发光管,于是,就得到了一个数字“5”,如上图所示。

终于,我们已经搞定了数字是如何显示的!如果你想进行1+1的加法运算,其电路的复杂程度就已经超过了99%的人的智商了,即便本僧亲自出手,设计的电路运算能力也抵不过一副算盘。

直到有一天,有人用只电子管,个开关,只电阻,00只电容,50万条线组成了一个超级复杂的电路,诞生了人类第一台计算机,重达30吨,运算能力次/秒,还不及现在手持计算器的十分之一。不知道当时的工程师为了安装这堆电路,脑子抽筋了多少回。

接下来的思路就简单了,如何把这30吨东西,集成到指甲那么大的地方上呢?这就是芯片。

芯片制造与中国技术

为了把30吨的运算电路缩小,工程师们把能扔东西全扔了,直接在硅片上制作PN结和电路。下面从硅片出发,说说芯片的逆袭之路。

第一:硅

把这玩意儿氯化了再蒸馏,可以得到纯度很高的硅,就叫多晶硅吧,这种硅原子排列混乱,会影响电子运动,所以还得拉制成原子排列整齐的单晶硅,最后切成片就是我们想要的硅片。

硅的主要评判指标是纯度,你想想,如果硅原子之间有一堆杂质,那电子就别想在满轨道和空轨道之间跑顺畅。

无论啥东西,纯度越高制造难度越大。用于太阳能发电的高纯硅要求99.%,这玩意儿全世界超过一半是中国产的,早被玩成了白菜价。芯片用的电子级高纯硅要求99.9%(别数了,11个9),几乎全赖进口,直到年江苏的鑫华公司才实现量产,只是目前产量少的可怜,还不及进口的一个零头。难得的是,鑫华的高纯硅出口到了半导体强国韩国,品质应该不错。不过,30%的制造设备还得进口……

电子级高纯硅的传统霸主依然是德国Wacker和美国Hemlock(美日合资),中国任重而道远。

第二:晶圆

硅提纯时需要旋转,成品就长这样。把这圆柱切片后得到的硅片也是圆的,因此就叫“晶圆”。这词是不是已经有点耳熟了?

切好之后,就要在晶圆上把成千上万的电路装起来的,干这活的就叫“晶圆厂”。各位拍脑袋想想,以目前人类的技术,怎样才能完成这种操作?

用原子操纵术?想多了,朋友!等你练成御剑飞行的时候,人类还不见得能操纵一个一个原子组成各种器件。

晶圆加工的过程相当繁琐,咱说个大概轮廓,谢绝专业人士挑刺。首先在晶圆上涂一层感光材料,这材料见光就融化,那光从哪里来?光刻机,可以用非常精细的光线,在感光材料上刻出图案,让底下的晶圆裸露出来。然后,用等离子体这类东西冲刷,裸露的晶圆就会被刻出很多沟槽,这套设备就叫刻蚀机。再用离子注入机在沟槽里掺入磷元素,加热退火处理,就得到了一堆N型半导体。

完成之后,清洗干净,重新涂上感光材料,用光刻机刻图,用刻蚀机刻沟槽,用离子注入机撒上硼,就有了P型半导体。

整个过程有点像3D打印,把器件一点点一层层装进去。

这块晶圆上的小方块就是芯片,一块晶圆可以做多个芯片。芯片放大了看就是成堆成堆的电路,这些电路并不比那台30吨计算机的电路高明,最底层都是简单的门电路。只是采用了更多的器件,组成了更庞大的电路,运算性能自然就提高了。

据说这就是一个与非门电路:

提个问题:为啥不把芯片做的更大一点呢?这样不就可以安装更多电路了吗?性能不就赶上外国了嘛?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答案出奇简单:钱!一块mm直径的晶圆,16nm工艺可以做出块芯片,10nm工艺可以做出块芯片,于是价格就便宜了一半,在市场上就能死死摁住竞争对手,赚了钱又可以做更多研发,差距就这么拉开了。

说个题外话,中国军用芯片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因为军用不计较钱嘛!可以把芯片做的大大的。另外,越大的硅片遇到杂质的概率越大,所以芯片越大良品率越低。总的来说,大芯片的成本远远高于小芯片,不过对军方来说,这都不叫事儿。

其实除了成本之外,大芯片的布线比小芯片更长,所以延时也更明显,驱动电流也大很多,由此导致整体设计更臃肿,性能上还是会吃亏。反正,小芯片就是比大芯片好用。

别把“龙芯”和“汉芯”混为一谈

第三:架构

用70亿个晶体管在指甲盖大小的地方组成电路,想想就头皮发麻!一个路口红绿灯设置不合理,就可能导致大片堵车。电子在芯片上跑来跑去,稍微有个PN结出问题,电子同样会堵车。所以芯片的设计异常重要,重要到了和材料技术相提并论的地步。

这么复杂的设计,必须得先有个章法。七十年代,英特尔率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X86架构。详细内容不提了,简单来说,这架构虽然能耗高点、体积大点,但性能那是嗖嗖的,几乎垄断了电脑芯片市场,成就了如日中天的英特尔。

这相当于,英特尔提出造汽车用4个轮子,以后其他人想造4个轮子的汽车,就得先付授权费。这尼玛怎么忍,随后英国ARM公司提出了2个轮子的汽车方案:ARM架构。

毫无疑问,2个轮子肯定跑不过4个轮子,ARM架构虽然省电小巧,但性能实在有点寒碜,于是一直被英特尔摁着打。ARM熬到了九十年代,终于熬不住了,决定不再生产芯片,而是将ARM架构授权给其他公司生产,赚点授权费,这才保住了一条命。

人算不如天算,进入21世纪,智能手机横空出世,芯片的能耗和体积一下成了   红辣椒1个   大葱1根   生姜1块   大料适量   原料   香油6克   酱油6克   料酒大匙   精盐3克   白糖3克做法1.大葱洗净切段;红辣椒洗净切片;牛肚洗净,放入沸水中烫煮5分钟,捞出后刮除油脂;2.把牛肚、料酒、大料、葱段、姜块同放至开水中,煮至牛肚熟烂,待凉后切片装盘;3.食用前将红辣椒和剩下的葱切丝,撒在牛肚上,淋上调匀的酱油、盐、白糖、香油即可。注意爽滑脆嫩,浓香可口。牛肚不宜煮得过烂,有足够的韧性口感会更好。牛肚有补益脾胃,补气养血,补虚益精、消渴、风眩之功效,适宜于病后虚羸、气血不足、营养不良、脾胃薄弱之人。材料牛肚克,五香粉或卤料、盐、葱姜、料酒、酱油、糖适量。做法1、牛肚洗净焯水。2、锅内加2碗清水和卤料、盐、葱姜、料酒、糖放入压力锅。3、压力锅冒气后开小火焖煮15分钟。4、关火后等15分钟没压力时开锅,取出牛肚即可食用。5、如果想吃麻辣味的浇上辣油即可。相关五香牛肚五香牛(1)新鲜草鱼一条重约1千克左右,(2)葱段,姜丝,(3)料酒,白糖,辣椒粉,花椒粉,盐,酱油,(4)淀粉,菜籽油做法一、将草鱼洗干净后切成大约三厘米左右的轱辘状,放一个干净的盆内备用;二、将用料中的(2),(3)里的东西全部放入,用量依据个人口味适量,然后盖上盖子腌制5小时左右,三、取出盆子内的姜丝和葱段,放入一干净的小碗备用;四、锅内放入适量的菜籽油,烧至八成热时,将裹好淀粉的鱼块依次放入锅内,炸至两边金黄色时,取一干净的盘子装入备用;五、用锅里的余油将刚才小碗内的姜丝和葱段放入煸至经黄色时,倒入适量的开水,再依次放入鱼块,当汤汁收至快干时关火,出锅装盘即可。小诀窍洗鱼时在鱼身上倒上少量的醋,这样鱼鳞容易去掉,且鱼身不滑好洗;炸鱼之前一定要拌入少量的淀粉,这样就不会粘锅了。相关烧草鱼草鱼草鱼,葱,姜,辣椒,花椒做法1、鱼头、鱼尾切下。把鱼片成片,片好的鱼片用盐、料酒、姜米腌制15分钟。2、加工调料吧:葱切段。姜分两半,一半切丝,一半切片,丝是做炒料,片是与鱼同煮的。辣椒要红红的才有感觉滴,而且它很辣。3、将锅放火上加水放入鱼头尾、鱼皮、葱姜料酒煮熟后下入片好的鱼片。锅开即好。4、另用一锅,将小米椒、泡姜、泡缸豆、葱姜蒜、辣椒、花椒放入炒锅炒香,倒入鱼锅内即成。做好了,看看成品吧~相关水煮草鱼水煮鱼葱丝少许,姜丝少许,打算两瓣,蒸鱼豆豉2茶勺,油5ml,花椒少许,盐少许,料酒2茶勺做法1、先把鱼用料酒和盐腌制30分钟。2、水开后,上锅蒸8分钟。取出,把盘子里的水倒掉。3、加入葱姜丝,倒入蒸鱼豆豉。注意:一定要贴边倒,不要直接浇在鱼身上。上锅继续蒸5分钟。4、另起锅加油,烧热,加花椒少许。等花椒变黑后,关火。5、在蒸好的鱼身上撒少许香菜,然后把步骤(4)浇在上面就ok了。小诀窍1、蒸鱼豆豉不要直接浇在鱼身上。2、葱姜丝不要先放。大头的草鱼半边,香菇,鸡蛋,青豆,洋葱,番茄,姜,蒜,生抽,番茄酱,芝麻油,陈醋,淀粉,盐,糖做法1.番茄、香菇、洋葱切丝;姜蒜切片2.在草鱼表面切十字刀,放入生抽、淀粉、盐、半个鸡蛋液拌匀,腌制10分钟3.将鱼下油锅,炸成金黄色,捞起沥油4.锅里放少许油,将葱姜爆香5.放入番茄,小火炒到出汁6.放入洋葱、香菇、青豆,盐,略炒7.放一碗清水煮开(多放点)8.放适量的番茄酱、糖、陈醋煮开9.最后水淀粉勾芡。将汤汁淋在炸好的鱼上即可~~~色红亮,肉细嫩,味甜酸。材料主料:草鱼肉克,番茄酱50克。柠檬酸微量,绍酒10克,精盐2.5克,白糖20克,味精0.5克,鲜汤50克,熟菜油克。做法选新鲜草鱼肉片切成1厘米厚的片,与绍酒,精盐拌匀,柠檬酸用适量清水溶化。2、油锅烧六成热,下鱼肉炸至呈黄色时捞起。3、炒锅置中火上,下熟菜油50克烧至三成热,放入番茄酱炒香至油呈红色,又放入白糖,柠檬酸,鲜汤推匀,再放入鱼片裹匀茄汁,起锅盛盘。相关茄汁草鱼片茄汁主料:海鲈鱼一条(约2斤)调料:白糖、黄酒、酱油适量,葱切丝、蒜切末、姜切丁(因我家中鲜姜被吃光,故用姜粉)、植物油二两,少许盐做法1、鲈鱼挖腮、去鳞、掏脏、剪鳍,清洗几遍,控干水分。接着在鱼身两边斜割几道口子,目的在于入味。2、锅中置油,烧热后下入葱丝、蒜末,煸出香味,将鱼下锅两侧均匀煎,煎到金黄色,即关火。我家锅小,为了将这条鱼煎整,可真费劲了!3、鱼煎好后,锅中倒进黄酒、酱油、白糖、少许盐,冲入适量水,烧开后盖住锅盖,文火慢炖十几分钟。4、十几分钟后,旺火收汤,关火起锅,撒少量葱丝,这道菜就成了。小诀窍原本还应放豆豉酱,但我家小儿怕辣,只能弃之。如用豆豉酱,即不必放盐。黑鱼。姜。做法1、黑鱼去鳞和内脏,清洗干净后,顺着鱼骨片成大的鱼肉。再切成鱼片备用;2、锅里热油,放入姜擦锅。放入鱼头、鱼骨、鱼尾,小火慢煎,一面成型后再小心翻面煎另一面,这样就不会糊底;3、烹入足够的开水,放入葱姜,盖上锅盖,中小火熬汤;4、熬到鱼汤变白,放入鱼片,小心拨散,放入盐调味;5、烹入黄酒,撒些胡椒粉,等鱼片变白即可。相关鱼汤汤主料:黑鱼克,酸菜克,干辣椒10克,泡椒10只。调料:葱1根,姜1块,蛋清1个盐做法1.将鱼清理干净,切去头部,去除鱼骨,片成鱼片备用;2.鱼片中放入蛋清,少许淀粉,盐,黄酒,生抽腌制5分钟;3.锅中倒入少许油,放入花椒、葱段和姜片、干辣椒煸香后,倒入酸菜翻炒,炒熟后,加入少许盐调味;加入适量的水焖煮约20分钟,煮出酸辣味.4.打开锅盖,放入黑鱼片,轻轻涮一下即可.相关水煮酸辣黑鱼水煮主料:韩国辣白菜克,黑鱼一条,老豆腐克,年糕片克,茼蒿克,金针菇克,青红椒各50克;调料:韩国辣椒酱50克,大豆酱50克,白糖40克,味精10克,牛肉粉20克,盐20克,圆葱丝20克,蒜末10克。做法1:先做一锅辣白菜汤,锅做底油下入圆葱丝与韩国辣白菜同时煸炒出香,加水0克烧开,然后下入以上调料调味,小火烧十五分钟待辣白菜的味道与汤融和即成韩国泡菜汤。2:将泡菜汤盛入火锅内摆上老豆腐,年糕片,茼蒿金针菇与青红椒。3:将黑鱼去骨片成片,用少许盐味精和半个鸡蛋清将鱼掩一下,锅上火烧一锅开水将腌好的鱼下入烫至七成熟取出放在火锅内摆好即成。相关泡菜黑鱼火锅火锅黑鱼鲳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和镁,对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并能延缓机体衰老,预防癌症的发生。材料鲳鱼克,葱姜、油、盐、酱油、五香粉、鸡精、糖适量。做法1、鲳鱼整理干净。2、起锅热油爆香葱姜蒜,煎鱼2分钟。3、放酱油、料酒、糖和1碗水小火焖煮10分钟。4、放盐和鸡精即可。武昌鱼一条克左右,葱丝,姜丝,红椒丝做法1.将去了鳞鳃和内脏的鱼冲洗干净,在距鱼头一厘米处划开,轻轻拽出里面的腥线,注意两面都有哦2.两面分别划几刀,抹上盐和料酒,鱼腹里也要抹上,腌10分钟左右3.盘子底部撒点葱段、姜片,将鱼放进盘子里,鱼腹里和鱼身上面都撒上葱姜丝4.蒸锅里放适量清水,烧开后将鱼放进锅里蒸7-8分钟,然后关火再虚蒸2-3分钟5.取出鱼,拣去葱姜丝,另取一个盘子将鱼放进去,在鱼身上再撒上新切的葱丝、姜丝、红椒丝6.炒锅注少许油烧热,将蒸鱼盘里的蒸鱼汁倒进锅里,再放入适量蒸鱼豉油,烧开后均匀地浇在鱼身上即可美味可口的鱼类能让我们吃的营养又健康,因此在我们的餐桌上离不开鱼。而对于湖北人来说,武昌鱼是我们最常吃的鱼类一,价格实惠又新鲜。毛泽东有句很有名的诗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也让它全国闻名。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这,还因为武昌鱼营养丰富,它富含胶原蛋白,能够增强身体活力修补人体细胞组织;还能滋补健胃、补气血、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等功效;它里面含有微量元素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增强体质很有好处。武昌鱼肉质细嫩、柔软,容易被消化,且味道鲜美。它的做法多多,红烧、清蒸。。。都很好吃,因此非常受大家欢迎。今天会用豆瓣酱来烧,就只仅仅多一味调味料,确让武昌鱼增味不少。要做好这烧鱼最关键就是煎鱼,鱼皮要煎的焦黄且鱼皮不破损。其实这是有小窍门的,锅底先用姜擦拭一遍,而鱼入锅前要控干水分;煎鱼时不要急于翻动,要小火慢慢煎,轻轻晃动锅,当鱼能跟着晃动时再翻面。只要掌握了这几点,对于不经常下厨的人来说也能煎出完整的鱼皮来。煸炒出豆瓣酱的香味,就可以放入煎好的武昌鱼,加水炖煮就行了。经过近十分钟的炖煮,满厨房都飘出香味,“豆瓣烧武昌鱼”就完成了。做法很家常,但油亮香浓,味厚鲜醇,色香味俱全,吃起来足够诱惑。1.先将鱼的上、下表面划上几道,加入盐、姜片和白酒帮助其入味与去腥;2.煎鱼时为了避免鱼皮煎破,可以用姜将锅底擦拭一遍;鱼入锅时要将表面水分吸干;煎鱼不要急于翻动,一定要等到晃动锅时鱼也能跟着动再翻面;3.我偷懒了,没有把鱼拿出来,直接在鱼边上煸炒了豆瓣酱;如果觉得不方便,还是将鱼拿出来,煸炒豆瓣酱后再将鱼下锅;4.加入适量的生抽和水,加盖炖煮鳊鱼,约五--八分钟,再加入少量的盐(豆瓣酱已经很咸了)开大火收汁,注意中间将鱼翻面一次,也要不停将汤汁浇在鱼的表面上,让鱼更入味。相关昌鱼豆瓣鱼主料:海鲈鱼一条(约2斤)调料:白糖、黄酒、酱油适量,葱切丝、蒜切末、姜切丁(因我家中鲜姜被吃光,故用姜粉)、植物油二两,少许盐做法1、鲈鱼挖腮、去鳞、掏脏、剪鳍,清洗几遍,控干水分。接着在鱼身两边斜割几道口子,目的在于入味。2、锅中置油,烧热后下入葱丝、蒜末,煸出香味,将鱼下锅两侧均匀煎,煎到金黄色,即关火。我家锅小,为了将这条鱼煎整,可真费劲了!3、鱼煎好后,锅中倒进黄酒、酱油、白糖、少许盐,冲入适量水,烧开后盖住锅盖,文火慢炖十几分钟。4、十几分钟后,旺火收汤,关火起锅,撒少量葱丝,这道菜就成了。小诀窍原本还应放豆豉酱,但我家小儿怕辣,只能弃之。如用豆豉酱,即不必放盐。已经到了无香料不欢的我,不管什么料理就是要有香草及香料,因为那决定你料理更上层楼的王牌。大茴香的的味道一般比较常出现在泰式料理,一般市场也少有,这道菜如果少了大茴香也没关系,可以用香菜或芹菜代替,风味会改变,但是美味不变。主料银鱼配料蛋清调料盐、鸡粉、胡椒粉、料酒、淀粉、花生油做法1.银鱼洗净,腌制入味。2.蛋清、淀粉调匀成糊。3.加银鱼拌匀。4.用热油将鱼炸熟装盘即可。小诀窍特点色泽淡黄,外脆里嫩,滋味鲜香。提示银鱼提前腌;挂糊时可加适量花生油。相关炸银鱼软炸银鱼软炸简单做菜还不能缺乏营养,蛋羹可以单独做,也可加肉糜。加了银鱼干,更鲜。懒人自有懒办法,看看,不喜欢做菜菜,就做个滑嫩的豆腐般的蛋羹,(还是日本豆腐捏)好吃不流汗。材料鸡蛋一枚,银鱼少许,水,香油做法1.鸡蛋打入适合的容器,加少许盐,用手动打蛋器打散。至鸡蛋稍变浅黄色。2.加入和鸡蛋液一样多的冷水,再次打均匀。将洗净的银鱼干放入蛋液中。3.蒙上保鲜薄膜,并用牙签戳上几个洞。4.将碗放入有水的锅中,隔水蒸7--8分钟。5.出锅后滴少许香油,即可。小诀窍1.蛋和水一定要一比一,将蛋液打至淡黄色也可。2.一定要加保鲜薄膜,并扎小眼儿。以防水蒸气滴入鸡蛋中,形成积水。3.火候的把握很重要,中火即可,不能用太大的火,避免急火后蛋羹变老。4.没有银鱼可以不放。放入银鱼的话,盐要少放。相关银鱼蛋羹蛋羹鱼蛋大虾葱姜糖做法1、大虾洗干净,剪掉须子和虾枪,背部剪开去掉沙线2、葱、姜都切成一寸左右细丝3、锅放油(比炒菜略微多一点),5成热时倒入大虾翻炒,马上倒入料酒(不要太多)、葱丝、姜丝、盐,继续翻炒,盖上盖子闷一下4、加入水,不要太多,没过大虾一点应该就可以了,继续烧,加一点糖,火可以稍微关小一些5、看到红色虾汁开始变浓稠了,点一点儿醋,注意别太多,这时候虾皮就会变得比较酥脆,再最后翻动几下。6、好了,可以出锅了,但是一定要注意保留一些汤汁,小孩子们都喜欢用虾肉蘸汤吃,回味无穷哦!海虾1斤,姜丝一小把(宜多不宜少),白糖2大匙,盐1小匙,番茄酱2大匙,橄榄油普通炒菜用量做法1、去除虾线。沿虾背脊剪开一条口子,取出虾线。将去除虾线的虾用水洗净,并将水沥干。2、姜切丝,备用。3、热锅凉油,待油八成热放入姜丝煸炒,爆出香味后倒入大虾煸炒,虾变红后加入盐和糖继续煸炒,盖锅盖焖一下,然后倒入适量番茄酱翻炒均匀就可以出锅了。小诀窍1、虾的水分一定要沥干,因为在煸炒时放过盐后虾会出一些水,如果之前不沥干炒出的菜品就会很水。2、姜丝可以稍微多放一些,即可以去除虾的腥气,也可以平衡虾的寒气。这种虾的做法最受欢迎,经过油爆后的大虾,吸收了蒜的香味,加之生抽激味,那个香气一瞬间就能让人倾倒。再加点白糖和水,稍微焖煮2分钟,虾身Q弹,汤汁甜美,将之拌饭,一盘虾连肉带汤,轻易间就消灭殆尽。材料大虾1斤,生抽2大匙,白糖1大匙,去皮蒜4瓣,水适量做法1.虾洗干净后,剪去虾枪,沥水待用。2.锅中入油,4分热后入大蒜瓣爆锅,至蒜瓣金黄色,倒入大虾爆炒半分钟,倒入生抽、白糖,炒匀后,倒入没及一半虾身的水,盖盖煮开后,再煮两分钟即可。小诀窍1、:鲜虾色青白,外皮光亮,虾壳坚硬,眼睛外凸,虾须硬挺.虾身完整,肉质坚实,味道腥鲜。千万不可购买掉头、缺尾、脱皮、体色发红,有异味的虾。那样的虾已经不新鲜了。如果买到,也只适合炸制。2、老抽颜色太深,不建议用。3、生抽已经有咸味,无需放盐。4、糖要多放点,下味重点才好吃。5、烹制这道菜,我不喜欢放姜,感觉姜的味道与虾的味道不相配。相关红烧大虾虾桂鱼、青椒、芝麻、陈醋、蒸鱼豉油、耗油、生粉、大蒜、葱姜、料酒、香油做法1、将桂鱼洗净,青椒洗净切圈备用;2、锅中倒油,加热后将桂鱼置入锅中,两面炸至微黄,乘出待用;3、锅中倒油,放入大蒜、葱姜、青椒爆炒;4、将桂鱼一起放入锅中,加入蒸鱼豉油、耗油、料酒加入少许水,小火收汁;汤汁浓稠后,加入少许陈醋;5、起锅后滴入少许香油。相关红烧桂鱼鱼梅干菜国人无人不晓无人不知,梅菜扣肉就是一道经典的江浙传统菜肴,倍受南北国人的喜爱。梅干菜最初多为居家自制,晾干菜叶、使其堆黄,然后加盐腌制,最后晒干装坛,但它还有芥菜干、油菜干、白菜干、雪里蕻干之别。成品梅干菜油光黄黑,香味扑鼻,解暑热,洁脏腑,消积食,治咳嗽,生津开胃。梅干菜与肉的绝配已经定格为百姓的经典,昨晚我们一家人在学到一盘新派本帮菜不要看着鱼肉雪白鲜嫩,蘸一点汤汁,已经很入味了,浓浓的梅干香,还有肉香的余味。上海人吃剩的梅干菜烧肉,拿来烧桂鱼,是新派的本帮菜,好吃,值得推荐。一、准备食材1、提前浸泡梅干菜估计2-3小时就可以,我是泡了一夜;2、豇豆折成段,半个食指长短即可,清洗干净,沸水焯一下待用;3、桂鱼去肚去鳞处理干净,身上划上几刀待用;4、五花肉切片,厚度1CM;二、开煮(先煮肉)1、热锅下五花肉干锅翻炒,撒少许盐,据说这样容易把五花肉的肥膘逼出油来;2、然后加1小勺的生抽上色,倒入泡好的梅干菜,加4勺糖加清水没过肉,大火开煮;3、煮开后,改小火慢炖半小时,倒入豇豆拌匀,继续小火焖煮半小时出锅;4、把肉和豇豆挑出来盛在盘里,余下的梅干菜留着准备烧鱼。三、梅干菜桂鱼1、鱼身上拍少许淀粉、面粉都可以,技术不过关的煎鱼就用干粉可以保持鱼身完好;2、热锅下适量油,将拍好干粉桂鱼下锅,两面煎一下;3、将1勺生抽均匀撒在鱼身上,再将煮好的梅干菜都倒入锅内;4、梅干菜刚好覆盖整鱼,再撒两勺糖,加少许清水,大火开煮;5、煮开后改小火,记着煮8-10分钟即可,不然桂鱼就老了。美食的魅力真是美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寒假感恩回馈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dmyh/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