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烟民最多的国家。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烟民人数达3.5亿,占了全世界烟民总数的1/3,被动吸烟人数更是高达5.4亿,中国超过15岁的男性中60%都抽烟。
全世界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有近万人,超过因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其中有万是中国人。
近年来吸烟低龄化趋势日益突出,根据年、年和年三次全国性的吸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平均吸烟的年龄从年的22岁提前到年的18岁,女性从25岁提前到20岁。少数烟民开始抽烟的年龄甚至在10岁以下。卫生部门近年所做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高中和初中男生中,吸烟的比率分别高达46%、45%和34%。
防癌建议:远离烟草、均衡饮食、加强运动。
一.七个“世界第一”之忧虑
多年来,中国烟草一直保持了七个“世界第一”:烟叶种植面积第一;烟叶收购量第一;卷烟产量第一;卷烟消费量第一;吸烟人数世界第一;烟草利税第一;死于吸烟相关疾病人数第一。进入年以来,中国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者约万人(年报告为万人),是全球吸烟相关疾病死亡人数的五分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发布报告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吸烟比例在上升的国家。卫生部于年5月29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11亿烟民中3.5亿是中国人,约占世界吸烟者总数的1/3,其中有万是成瘾的女性烟民,而青少年吸烟人数高达万,每年约有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被动”烟民5.4亿,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家庭、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是被动吸烟者主要的受害场所。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数已经超过10万,烟草也使被动吸烟者的患癌症几率大大提高。因此,为儿童营造一个无烟的环境至关重要。希望有更多的家庭、学校、医院、商场加入到“无烟”队伍中,为儿童成长营造无烟环境。
吸烟可导致口腔黏膜病变,增加肺部肿瘤发生率已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长期吸烟可能是促发自身免疫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国医学科医院一项研究显示,年我国40~79岁年龄段人群中因吸烟所致死亡总数高达67.30万人,其中男性53.82万人,女性13.48万人。由吸烟所致死亡的前3大类疾病是:癌症(死亡数26.82万人)、心血管疾病(死亡数14.62万人)和呼吸道疾病(死亡数6.68万人)。
据报道年,烟草导致全球万人因患癌症死亡。科学证据表明,近30%的癌症死亡与各种形式的烟草接触有关。对中国来说,如果对某些征兆视而不见,将会面临巨大的灾难。为此,今年人大、政协两会代表提出立法控制烟草危害,旨在尽快改变我国无控制烟草危害的专门法之局面。
二.什么是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是在世卫组织(WHO)主持下达成的第一部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公共卫生条约,年5月在日内瓦由WHO召开的第56届世界大会上获得个成员国一致通过。《公约》于年2月27日正式生效,这一天被世界公共卫生领域认为是“历史性的日子”。我国政府于年11月10日签署《公约》,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七次会议批准了《公约》。年10月11日,我国向联合国交存了批准书。年1月9日《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
《公约》目标是“提供各公约方在国家、区域和全球各级实施烟草控制措施的框架,以便使烟草使用和接触烟草烟雾持续大幅度下降,从而保护当代和后代免受烟草消费和接触烟雾对健康、社会、环境和经济的破坏性的影响”。可以形象地说,《公约》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宣战书—限制全球烟草生产和消费,追求创造一个无烟的世界。其主要目的是减少与烟草有关的疾病和死亡。公约缔约国必须严格遵守文件规定的各项条款:提高烟草的价格和税收,禁止烟草广告,禁止或限制烟草商进行赞助活动,打击烟草走私,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在香烟盒上标明“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并采取措施减少公共场所被动吸烟等。
中国的烟草生产水平从年到现在翻了20番,而中国的人口数量也只不过翻了3番而已。通过签署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我国的控烟工作可以得到有效促进,在未来25年吸烟率有望降低10%,从而减少烟民1.1亿;并能减少烟草所致的疾病和死亡;还可降低相当比例的医疗费用。《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将于年在我国全面实施。这意味着我国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实现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的全面禁烟承诺。可见禁烟之路任重道远。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所有肺癌死亡病例有80%~90%由吸烟引起。在发展中国家,吸烟导致的癌症死亡病例占所有癌症死亡病例的30%。除导致肺癌外,吸烟还会导致口腔癌、喉癌、食道癌和胃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理查德·莱萨德博士说:“在许多国家,烟草是最大的致癌因素,而这一因素其实是可以控制的”。
三.吸烟与肺癌的是是非非
中国的肺癌有两个第一,发病率、死亡率均占癌症首位。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20年间,肺癌的死亡率翻了一番。到本世纪初,肺癌在恶性肿瘤的排序中,已由第四位上升为第一位。在城镇地区,每死亡4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而在因癌症死去的每3~4人中,即有1人是肺癌。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烟民众多,加之人口老龄化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剧,环境污染严重,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将继续快速攀升。根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从年起我国肺癌死亡率,每年以4.5%的速度上升,近20年来肺癌死亡率上升了%。每年肺癌总死亡数约17~20万,且有不断增加趋势。WHO预测,到年我国每年新增肺癌病例将超过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1.肺癌发生的原因?
有关肺癌病因一直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点。肺癌在我国城市中占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其原因与大气及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吸烟、个体职业接触致癌因子、家庭烹调、煤烟污染(含有大量苯并芘等多环芳烃类致癌物)、绿色蔬菜不足、呼吸道慢性疾病等有关;与其相关的因素还有:电离辐射、饮食因素、病毒感染、真菌毒素、内分泌失调、家族遗传易感性因素有关。可见肺癌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正常肺组织的细胞发展到肺癌需经历多个前期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增加肺癌发生机会的因素都是肺癌的危险因素,但其中吸咽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已被大量事实所证明。在《国家癌症控制纲要》中指出:在下一个10年里,吸烟将使0万人死于癌症(尤其是肺癌)。香烟烟雾中含有大量致癌物,烟草中的烟焦油是致肺癌的元凶,烟焦油含有以多环芳烃和亚硝胺二类为主的多种致癌物及酚类促癌物可直接导致DNA损伤,或通过代谢活化后,其代谢产物(终致癌物)而导致DNA损伤,激活癌基因,使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或失活,导致细胞癌变。试验证明:一支香烟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和烟焦油等足以杀死3只小白鼠。
当然吸烟并非肺癌的完全病因,但有许多肺癌患者如不吸烟就不会得肺癌,吸烟对肺癌人群的归因危险度为75%。
2.吸烟人群中为什么有的人得肺癌有的人则否?
大多数吸烟者有“厄运不至于光顾我”的侥幸心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吞云吐雾”下去。那么,肺癌究竟“钟情”于谁?通过检测基因发现30多个人类基因的多态性(遗传变异),即肿瘤易感基因(突变)在肺癌、食管癌等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充当了“不光彩角色”。研究证明致癌物代谢基因CYP2A13等6种基因的遗传变异是肺癌的遗传易感性因素。结果表明一些基因遗传多态与环境致癌因素(如吸烟)有显著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即变异基因携带者因吸烟而患肿瘤的风险比不吸烟者显著增高。例如:CYP1A1基因主要代谢激活诱发肺鳞癌的多环芳烃类致癌物,携带至少一个m1等位基因的个体患肺鳞癌的风险比携带w1/w1基因型个体高2倍。按吸烟分层分析显示,m1等位基因与吸烟共同导致肺癌的几率高于二者几率的乘积。携带m1等位基因且吸烟的人群患肺癌几率是不携带m1又不吸烟人群的30倍。研究还证明,一些基因多态之间有显著的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即携带多种变异基因者发生肿瘤的风险显著增高。
3.戒烟会诱发肺癌吗?
有人说戒烟会诱发肺癌,这纯属无稽之谈的误传。吸烟指数(每日吸烟支数×吸烟年数)达年支以上者为肺癌高危人群。吸烟引起肺癌一般需要20~30年或更长的时间过程。尸检发现,不吸烟者上皮细胞出现异常化生的占67%,而长期吸烟者高达98%。戒烟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异常是会缓慢恢复正常的,但减少发生肺癌的程度又取决于过去吸烟的情况。有人戒烟后不久所发生的肺癌与戒烟本身毫无关系,而仅是时间上的巧合,是长期大量吸烟所积累的恶果,即使不戒烟也同样会发生肺癌,也许还会发生得更早一些。
4.不吸烟者为何也会发生肺癌?
吸烟虽然是肺癌的主要病因,但并非惟一的病因。肺癌中最常见的鳞癌与吸烟关系最密切,患小细胞肺癌者多有吸烟史,不吸烟者的肺癌多为腺癌和大细胞癌。有很多吸烟者为何不得肺癌?这与各人体质不同有关。烟雾中引起肺癌的致癌物是苯并芘类,它必须经过人体内一种名叫烃化酶的物质加工处理才能产生致癌作用,这种酶活性高者容易发生癌症,而活性低者就不容易患癌。被动吸烟或环境烟雾也是导致肺癌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香烟烟雾中致癌剂的含量比吸烟者自己吸入的要高50倍以上,其中的毒性化学物质的含量是可观的,而且被动吸烟者对香烟毒性的免疫力较低,甚至会率先患病。可见,被动吸烟者也易得肺癌并不奇怪。
四.烟草工业的发展“功在国家,利在人民”?
有人认为烟草工业的发展是国家财政收入和财政积累的一大来源,年卷烟利税为亿元,相当于政府财政收入的11%,到年,利税增至1亿元,占政府财政收入的8%,功在国家,利在人民?据最新研究报告,中国吸烟成本巳抵消收益。以年数据为例测算,中国吸烟导致疾病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总和约为.48亿~.71亿元,占当年中国GDP的1.15%~1.57%,而年的烟草工商税收合计不过多亿元。年,WHO总干事中岛宏在第八届“吸烟或健康”大会上说:“烟草工业的利润是巨大的,但是对人类的危害性也是巨大的”,这样的现实是不能同时接受的。以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毒化人类生存环境的这种短期财政积累,经济增长,常常掩盖了对国民健康造成损害的长期后果。人类不应追求以牺牲环境、牺牲健康为条件的经济发展,何况因吸烟造成火灾等意外损失难以计数,因吸烟导致相关疾病额外医疗费用的损失以及由于劳动时间减少(早亡和病体)而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统计。因此,年12月10日英国政府发表一项政策性文件题为《吸烟杀人》(smokingkill)白皮书,号召全世界行动起来,共同禁止烟草广告,控烟、戒烟活动。而控制吸烟恰恰是投资最小,收益最大的公共卫生举措。可见烟草生产的得与失应该权衡与沉思。
五.戒烟有什么好处?
从肺癌的病因学来看,肺癌是可以预防与控制的。WHO早在年报告吸烟情况时就指出:“在吸烟人数众多的国家中,吸烟是影响健康与早亡的最主要但又是可以预防的原因”。
WHO研究表明,任何形式的烟草制品对人类都是有害的。无论烟草制品如何宣传,甚至给烟草制品增加所谓的“健康”成分,其实都缺少关于其产品成分、毒物释放量和对健康影响的真实准确信息。专家呼吁大众传媒,正确传递烟草危害的信息,使人人知道,不管吸什么烟,都危害健康与生命。
有人写过一首戒烟诗:“一似冰心在玉壶,从今舍去土巴可。红炉点雪消炎热,不及薪柴釜底除”。前两句说的是戒烟之后,口腔、咽喉、胸部清爽,有如冰心玉壶;后两句说的是治病不如防病,吃药不如戒烟。诗中“土巴可”是Tobacco(烟草)的音译。红炉点雪是借用明代医学家龚居中辑著的书名,体现祖国医学“益水降火”“治未病”的思路与预防疾病的原则。
戒烟既是一个认识问题,又是一个社会责任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心态行为习惯的改变问题;丹麦学者Lokke等报告了一项对普通健康人群随访25年的研究结果,提示持续吸烟者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绝对危险至少为25%,这个数字比以往估计的要大得多。戒烟不仅意味着告别了一个代价昂贵的嗜好,更意味着告别了吸烟所诱发的相关疾病的威胁,不仅是癌症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也是预防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的重要措施,还可降低相当比例的医疗费用。
总之,控烟、戒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百年大事。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是自我的责任,“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心态平衡”是人类健康的四大基石。
赞赏